單向度的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單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 Man)
單向度的人這一概念源於法拉克福學派馬爾庫塞的力作《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馬爾庫塞認為當代工業社會是一個新型的極權主義社會,因為它成功地壓制了這個社會中的反對派和反對意見,壓制了人們內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和超越性的向度,從而使這個社會成了單向度的社會,使生活於其中的人成了單向度的人。單向度的人,即只知道物質享受而喪失了精神追求,只有物欲而沒有靈魂,只屈從現實而不能批判現實,即純然地接受現實,盲目地接受現實,將自身完全融入現實。
在這樣一個被符碼支配的信息時代里,大眾幾乎是無力的。傳媒中的符碼和信息由於把自身的內容加法除和消解,導致了意義的喪失,信息和意義“內爆”為毫無意義的“噪音”。媒介傳遞給大眾的信息因而是片段式的,甚至可能是斷章取義的: 同時這種交流又是獨白式的、單向度的、沒有反饋的。
在消費社會的情景之下,個體不再是公民,不再熱衷於公民權利的最大化,他們更確切地說是眾多的假費者,因而是作為被符碼限定的客體對象的犧牲品。作為接受者的大眾扮演了兩個角色:一個是廣告話語的客體,是被操縱的、被動的,一個是廣告話語的主體,它們對廣告進行判斷和驗證。然而這種主體又是抽象的、超真實的,是在電視廣告所規定的一種交流中體現出來的,是被限定的、非真實意義上的主體。
鮑德里亞認為,電子媒體阻止了反饋,使任何交換的過程都成為了不可能。“所有大眾傳媒的資訊和交流都消除了意義,從而使聽眾和觀眾處於一種平面化的、單向度的經驗之中,被動地接受而不是主動地參與到意義的流程和生產過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