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組比較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分組比較法[1]
分組比較法就是根據資產配置的不同、風格的不同、投資區域的不同等,將具有可比性的相似基金放在一起進行業績的相對比較,其結果常以排序、百分位、星號等形式給出的方法。這種比較要比不分組的全域比較更能給出有意義的衡量結果。
分組比較的基本思路是,通過恰當的分組,儘可能地消除由於類型差異對基金經理人相對業績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如由於股票市場周期性波動的影響,一段時間以來,成長性基金的表現普遍較好,而價值性基金的表現較差。如果將它們分在一組比較,價值性基金的相對錶現就會普遍較差;反之,價值型基金的相對錶現就會較好。這種由於市場原因而引起的業績的相對變動將不利於對基金經理投資技巧高低的區分。
分組比較法的評價[1]
儘管分組比較法目前仍然是最普遍、最直觀、最受媒體歡迎的績效評價方法,但該方法在應用上卻存在一系列潛在的問題。
首先,在如何分組上,要做到“公平”分組很困難,從而也就使比較的有效性受到質疑。
其次,很多分組含義模糊,因此有時投資者並不清楚在與什麼比較。
第三,分組比較隱含地假設了同組基金具有相同的風險水平,但實際上同組基金之間的風險水平可能差異很大,未考慮風險調整因素的分組比較也就存在較大的問題。
第四,如果一個投資者將自己所投資的基金與同組中中位基金的業績進行比較,由於在比較之前,無法確定該基金的業績,而且中位基金會不斷變化,因此也就無法很好地比較。
最後,投資者更關心的是基金是否達到了其投資目的,如果僅關註基金在同組的相對比較,將會偏離績效評價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