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6个条目

內生礦床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內生礦床[1]

  內生礦床是指其成礦地質作用能量來源於地球內部的礦床

內生礦床的構造[2]

  儘管內生成礦作用的發生和發展與構造、岩漿及變質作用等均有密切的聯繫,但經常作為成礦流體運移通道和礦質儲集場所的構造,則直接控制著礦體的空間分佈、形態產狀及成礦演化過程,而這些都可為深部成礦預測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據,研究和建立構造成礦模型對內生金屬礦床的深部成礦預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控礦構造類型和樣式的識別

  控礦構造在不同地區的控礦作用及其組合形式是有明顯差異的,有時是一種構造類型的褶皺或斷層等起著主要的控制作用,但多數情況下是多種類型的構造聯合控礦,並且其控礦的作用和形式在同一地質構造單元的一定範圍內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一致性,這樣就構成了一定的控礦構造形式。控礦構造類型和樣式識別對內生金屬礦床的深部探礦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構造對成礦的多級系統控制

  在成礦過程中,由於控礦構造的級別、規模及序次的不同,導致對成礦的條級系統控制。一般區域性構造,尤其是規模大、延伸深、形成早的深斷裂常起到導礦的作用。而規模相對較大、序次較低的次級構造可依次起到運礦和儲礦的作用。前者控制礦帶的空間展佈。

  3.構造對礦化不均勻性和局部富集的控制

  礦化不均勻性和局部富集是內生金屬礦床的顯著特征,有利的構造部位控制了礦化的局部富集。這些構造部位包括不整合產狀變化或與斷裂構造的交匯部位、背斜構造的轉折、傾伏端或軸部、岩體接觸帶特別是成礦期有斷裂活動疊加的部位,以及斷裂構造有利於礦化局部富集的部位。潘龍駒(1995)曾作過系統總結,這些部位為:斷裂產狀變化或局部啟張部位、兩條斷裂的交匯部位、構造岩或岩脈構造的圈閉部位、成礦期多次脈動疊加部位和裂隙發育部位。

  4.構造發展演化對成礦演化的控制

  多數金屬內生成礦演化都是複雜和長期的。金礦床與那些長期發育、多次繼承性活動的斷裂構造有密切的時空聯繫,同樣表明構造是控製成礦演化的重要因素。構造對金屬內生成礦演化更重要和直接的控製表現在成礦期構造的脈動對成礦多階段演化方面。筆者在對金礦床研究中發現,金的成礦演化具有定向不可逆性,總體上為氧化物→硫化物→碳酸鹽。其它內生金屬礦床,亦有類似的規律性。總之,查明構造發展演化對控制成礦規律預測評價均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蓓主編.第一章 緒論 珠寶玉石首飾基礎[M].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2005
  2. 江永巨集.中國內生礦床成礦作用與機制[J].鈾礦地質,2010(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方小莉.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內生礦床"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