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人體測量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人體測量學(Anthropometry)

目錄

什麼是人體測量學

  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主要是用測量和觀察的方法來描述人類的體質特征狀況。一般包括骨骼測量和活體(或屍體)測量。它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其測量數據﹐運用統計學方法﹐對人體特征進行數量分析。骨骼測量提供人類在系統發育和個體發育的各個階段的骨骼尺寸。幫助我們瞭解人類進化過程中不同時期和不同人種的骨骼發展的情況﹐以及他們的相互關係﹐同時也可以瞭解骨骼在生長和衰老過程中的變化等等。這不僅對人類進化和人體特征的理論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法醫等醫學部門都有實際的用處。另外﹐通過活體測量﹐確定人體的各部位標準尺寸(例如頭面部標準系列和體型標準系列)﹐可以為國防﹑工業﹑醫療衛生和體育部門提供參考數據。測量時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測點位置和測量項目的定義﹐使用可靠的測量儀器進行。

  對於人體測量數據進行系統地收集與分類比較的學科。人體測量學始創於19世紀,當時對人類生物進化及文化進化的早期研究,引起人們系統地描述現存的和已滅絕的人類種群的興趣;現在這門學科已成為體質人類學(physical anthropology)主要研究方法之一。19世紀晚期,人體測量數據往往被社會科學家們主觀地加以應用,試圖支持那些把生物學上的人種同文化和智能發展水平聯繫起來的說法。義大利精神病學家社會學家隆布羅索(Cesare Lombroso)為尋求所謂犯罪類型(criminal type),曾使用人體測量方法對監獄犯人進行檢查和分類。

  最簡單的人體測量內容包括︰頭顱的長與寬之比,即所謂「頭骨指數」(cephalic index);鼻的長寬之比;上臂和下臂的比例等等。這些數據可以用人們所熟悉的器物如公尺測量計、測徑器、卷尺等來測得。只要選好可靠的測量點,亦即人體上的所謂「陸標」(landmark),同時把測量方法標準化,所得結果可以非常精確。通過這類調查方法所得大量數據,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期,由一些體質人類學者們用來描述不同的種族的、民族的、乃至國民的各種群體的特征,就是以他們所獨有的或是具有典型性的體質和外貌作基礎的。

  到了20世紀,應用人體測量學來研究人種類型的方法就被一些更為先進的測定人種差別的技術所代替。不過,人體測量學仍不失為一種有價值的方法,在古人類學(paleoanthropology)根據化石遺存研究人類起源及進化的一門學科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頭骨測量學(craniometry)是用來測量頭蓋骨及面部結構的一種技術,也是19世紀發展起來的。到1970年代和80年代,由於發現的人類化石及前人類化石,其年代要大大早於以前發現的遺存,這門學科亦隨之顯出了新的重要性。人類學家們根據史前頭蓋骨及面骨的測量學研究所得,可以找出人類因適應增大的腦容量而產生的頭顱大小和形狀上的漸進變化;這樣一來,頭骨測量學和其他人體測量學技術的應用,導致了對各種流行學說的一項重要的再評估。即在人類發展過程中,直立姿式的形成是與腦的增大同時出現的。

  人體測量學除了在學術研究領域的各項功能之外,還可具有商用價值。企業中的研究人員應用人體測量數據來設計服裝,尤其是軍服的設計,也可用來規畫諸如汽車座位、飛機駕駛員座艙和太空囊(space capsules)等。

人體測量的歷史

  古時候,人體尺寸往往是度量的規定性因素,足長、指寬、步距等,都曾用作尺度單位。如12世紀時,英格蘭王亨利一世規定,1碼是從他的鼻尖到他手臂伸直時的拇指的距離。

  在中國,《黃帝內經》(約公元前3世紀)中就有涉及人體測量的內容。其中從皇帝與岐伯的對話中可以判斷當時得出的結論與今天人體測量的應用原理基本吻合。

  黃帝在談及人體經絡的時候,註意到了人個體間的差異,他問岐伯:”夫十二經水者,其有大小、深淺、廣狹、遠近各不同;五臟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應奈何?”岐伯認為人個體間的差異是可以通過測量來認識的:“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視之。其藏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十二經之多血少氣,與其少血多氣,與其皆多血氣,與其皆少血氣,皆有大數。”黃帝對此有疑慮:”夫經脈之大小,血之多少,膚之厚薄,肉之堅脆及腘之大小,可為量度乎?”岐伯回答說:”其可為度量者,取其中度也……”

  20世紀以後,為適應工業發展的需要,人們才對人體測量有了新的認識,測量結果隨之更多地用到了管理和設計領域。要從龐大而分散的個人和人群中採集數據,需要大量專業人員、測量設備等的投入,對於一般研究者而言這是相當困難的,

  1960年代,美國衛生部、教育部和福利部門在全國範圍作了一次系統的數據採集,出版了《體重、身高與成人身體尺寸選》。

  1962年,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發表了《人體尺度研究》,其中中國人的身高值是參考了250萬人的資料、調查統計了25000人所得的數據,人體各部分的尺寸是由實際測量665個不同身高的標準成年人後所求得的平均尺寸。該研究結果的一部分被收錄在《建築設計資料集》里沿用至今。

  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人類工效學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在國家技術臨督局的支持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人體測量工作,足跡踏遍十多個省市,測量了逾萬人,於1988年12月頒佈《中國成年人人體尺寸》,於1991年6月頒佈《在產品設計中應用人體尺寸百分位數的通則》,又於1992年6月頒佈《工作空間人體尺寸》等國家標準。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人體測量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