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知识流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Knowledge Flows)

知识流量(Knowledge Flows,KF)

目录

什么是知识流量

  知识流量是指某一时间段内流入和流出系统的知识资源的数量。知识流量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实质是动态知识的数量。对某一系统而言,流入系统的知识称为知识流入;流出系统的知识称为知识流出;知识流入和知识流出统称为知识流量。

知识流量的特征[1]

  知识流量具有以下特征:

  1.知识流量是一个动态概念

  其实现过程本质上是知识供需双方的交互作用。

  2.知识流量具有矢量特性

  知识流动是有方向性的,总是从知识区位高的系统流向知识区位低的系统。由于知识分工的结果,即使是知识存量总量很大的系统,某一局部的知识片断仍有可能是低区位的。

  3.知识流量具有时空特性

  知识流量总是指特定空间系统的知识流量,具有一定的边界;知识流量总是指特定时间阶段的知识流量。

  4.知识流量具有非对称特性

  不同经济系统的知识需求势不同,其知识流量亦不同;同一经济系统在不同时间阶段的知识需求势不同,其知识流量亦可能不同。

  5.知识流量具有吸收性特征

  知识流量伴随着知识转移,知识接受方必须拥有吸收被转移知识的能力。教育及知识的本土性有利于知识的转移和交换。

知识流量的实现途径分析[2]

  知识流量的实现途径有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企业间的知识流动。企业间的技术合作及其非正式的相互作用是国家创新系统中最重要的知识流动。在知识社会,愈来愈细的分工使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企业在愈来愈窄的范围内获取知识,在每个人和每一个企业知道愈来愈多的同时,知道得愈来愈少。而企业间的合作可以共享知识资源,形成规模经济,并从互补的知识资源中产生协同效应。因此,企业间战略性知识联盟的发展已十分迅速。企业间进行的有关知识流动的非正式联系与接触,同样非常重要但更难测度,包括用户和生产者之间的联系,以及竞争对手作为创新来源和动力所发挥的作用。

  ◎ 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知识流动。研究机构作为一般研究活动的主要执行者,不仅是为企业生产基础知识的主体,而且是生产新方法、手段和有价值的技能的源泉,是某些特定领域的科技知识宝库。这些机构除与企业订立专门研究合同、向企业资助研究人员外,还可以通过专利数据、公开发表最新科学发现的信息、关于新仪器新方法的知识、对科学网络的利用和通过技术孵化器产生的新企业等来实现知识流动。

  ③技术扩散。知识流动的传统类型是以新装备和机器等来进行技术传播。然而,企业的创新绩效越来越依赖于吸纳外来的创新及其产品和技术。有关的技术知识既可以来自客户和供应商,也可以来自竞争对手和研究机构。技术扩散对那些本身不是研究开发执行者的传统制造部门和服务行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④人员流动。以人为载体的知识流动是国家倒新体系中主要的知识流动形式。编码化知识只是人类知识的冰山一角,人类知识更多的是隐秘知识,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这种具有方法论特征的隐秘知识很难模仿,往往伴随人员(如专家、工程师、艺术家、技术工人等等)的流动而流动。这种人员流动的重要性不在于专门知识的转移,而在于获取、应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的转移。高水平的人员流动有助于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知识水平,从而有利于经济系统的创新绩效。

知识流量与知识存量的关系[1]

  知识存量与知识流量密切相关。

  1.知识存量和知识流量表征了知识的不同侧面

  知识存量是知识的静态表征,是某一系统在特定时点的知识储备水平,反映系统的知识生产状况和创新的潜力;知识流量是知识的动态表征,是某一系统在特定时段的知识流动总量,反映知识扩散的速度和水平。两者缺一不可。没有知识的静态积累,经济系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没有知识的动态激活,就不能体现知识存在和应用的价值。

  2.知识流量是知识存量增长的重要来源

  经济系统中的知识存量是可以改变的,其改变可由知识流量引起,也可由系统内部产生。对某一系统而言,引进新的技术工艺、新的管理方法、新的人才,可以增加系统的知识存量;系统在与外界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学习亦可增加知识存量。除知识流量的作用外,系统知识存量的增加,还可由系统自身生产新的知识引起,即知识存量的增加不一定由知识流量引起。

  3.知识流出不一定减少知识存量

  如果流出系统的是工艺技术、管理方法等编码化的知识,系统的知识存量并不会减少;如果流出的是拥有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人才,则系统的知识存量有可能减少。

  4.知识存量是知识流量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知识流量的实现离不开知识基础的支持。系统的知识存量越大,吸收知识的能力越强;系统的知识存量越小,吸收知识的能力越弱。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顾新著.知识链管理:基于生命周期的组织之间知识链管理框架模型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6.
  2. 李顺才.知识存量与流量:内涵、特征及其相关性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年 第4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方小莉,Mis铭,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知识流量"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