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E型人格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E型人格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系的阿布贾乌德在其新书《虚拟的你》中指出,网络营造的虚拟空间让人们沉迷其中。对一些人来说,人们沉迷网购、社交网络和游戏的“网瘾”不亚于酗酒,已不是简单的追求娱乐。长此以往,人们容易沉醉在弄虚作假、自欺欺人当中,易形成“E型人格”

  阿布贾乌德在书中表示,具有“E型人格”特征的人缺乏耐性,容易动怒,倾向于用简短词语和符号表达感受,变得幼稚化,极端情况下容易付诸暴力。

E型人格特征

  1、幼稚化的虚假与暴力

  阿布贾乌德认为,“E型人格”是一种病态,这类人不愿意关手机,短时间就要刷新一次电邮,容易产生以下恶果:例如夫妻会因迷上网上偷情而出轨;因期望太多而不敢与网友见面;甚至在网上教唆他人自杀等。

  事实正是如此。阿布贾乌德举例说,2011年1月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发生的女议员枪击案中,凶手洛克耐尔性格孤僻、观点偏激,属于典型的“E型人格”。

  历史上这类事件并不少见。2007年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史上最为血腥的校园枪击事件,23岁的韩裔学生赵承熙在枪杀32名师生后自杀。与赵相识的一些韩裔青年透露,这名韩国学生是一名暴力文化崇拜者,从高中时代就痴迷于《反恐精英》等暴力游戏,在虚拟游戏中使用各类枪械互相射击,随意“杀人”。

  阿布贾乌德说,为避免形成“E型人格”,首先要认清自己在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行为不同。“但人们往往高估自己能分清现实与网络的能力。现代人想不受网络的影响,绝对是一大挑战。

  2、思维浅薄 注意力难集中

  “互联网让我们变得浅薄。”尼古拉斯·卡尔在其2010年6月发行的新书《浅薄》中这样指出。

  卡尔警告:从深阅读到浅浏览,互联网在改变阅读方式的同时,正在重塑我们“浅薄”的思维模式。

  卡尔进一步解释说,由于互联网促使我们不断寻找的是简短的、快速的东西,使我们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上。他举例说:“类似推特微博脸谱等网站尽管很实用,但恰恰因为它们是以发送微型信息为实质,才导致这类网站具有了巨大的分散注意力的能力。”

  卡尔的结论不是空穴来风。早在1971年,经济学家郝伯特·西蒙就揭示了现代人“注意力匮乏症”的“病理”: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聚敛必然意味着注意力的匮乏与欲求。

  卡尔认为,数字化生存导致我们的注意力不断分散,失去了探究信息的能力。但是,书籍则不同,它带给人们的是线性的、深度的思维,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常常需要反思和鉴赏。这正是互联网所缺乏和不能比拟的。

  3、爱秀隐私 相当自恋

  “你知道我早餐吃什么了吗?”“我旅游的照片想看吗?”2010年,一名网名为“兰德斯曼”的英国网友发表的博文在英国引发热议。这位英国网友认为,如今,英国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热衷于谈论自己,网络所引发的“自恋时代”已经到来,大家巴不得泄露自己的隐私。他们通过微博、博客社交网站,把个人信息向读者进行狂轰滥炸。

  “我被关注,所以我存在”。卡尔将这种新现象称为“微人物”。他认为,新技术催生对“自我”的痴迷,人们越来越认为自己就是面对观众和掌声的演员。“我担心,人和人之间可能会越来越趋向于统一,失去个性。”

  1987年,撒切尔夫人曾说过,人首先应该关注自己,照顾自己。问题是,这种自我关注一旦超越界限,就会演变成新的个人主义。该网友认为:“虽然网络给了每个人话语权,但是大家说的东西都很无聊。自恋不会让我们变自私,但会让我们变得更烦人。”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E型人格"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