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戴维·卡德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David Card)
戴维·卡德

戴维·卡德(David E.Card)

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

目录

戴维·卡德的简介

  戴维·卡德(David E.Card),1956年出生于加拿大盖尔夫,1978年获加拿大皇后大学文学士学位,1983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2021年10月11日,戴维·卡德因“对劳动经济学实证研究性的贡献”而获得一半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戴维·卡德的研究领域

  戴维·卡德是位杰出的经济学家,他在劳动市场公共政策研究方面贡献卓著。他在包括瞬时间生命周期模型,集体谈判契约中的工资指数化条款,学校资源的收入效应最低工资条件下劳动者的就业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讨论。

戴维·卡德的学术贡献[1]

  在卡德所有的论文中,最有名的一篇可能是1994年和克鲁格共同发表的《最低工资与就业》。众所周知,最低工资是经济学中争议很大的一个政策问题。尽管公众普遍认为,最低工资法是保障职工就业条件的一项法律,但很多经济学家却对此大有异议。例如,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就一直斥最低工资法为恶法,其逻辑也十分直接:当政府出台了法律,保障了员工的最低工资时,企业雇佣员工的时候就会面临更多的犹豫。这样一来,整个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需求就会下降,而这会使得劳动力市场上的失业出现大幅度的增加。当然,无论是支持最低工资也好,反对最低工资也好,经济学家的观点也好,更多都是一种理论的推演,而实证的证据则相对缺乏。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就在于,对一个政策进行评估就是比较难的事情。从理论上看,要考虑一个政策的影响,就要对有了政策,以及没有政策的“反事实”状态进行一个比较。但在政策已经实施了之后,“反事实”就已经不可见了,因此要进行类似的比较也就不可能。那么,怎么处理这个困境呢?一个思路就是所谓的“倍差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这个方法的思路十分类似于自然科学中的实验,具体来说,它假设在现实当中有两组观察对象:一组是接受了政策的控制组,而另一组则是没有接受政策的对照组。在进行政策之前,两个组在表现上有所差别,而在政策引入后,这种差别将会变化。从统计上看,这个差别的变化就是政策的效应。早在19世纪,公共卫生学家就把这个思路用来分析伦敦的霍乱问题。而卡德等人则借用了这个思路,对最低工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具体来说,卡德和克鲁格选择了最低工资法发生变化的加州快餐店作为控制组,而最低工资未发生变化的亚利桑那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新墨西哥州以及达拉斯市作为对照组。通过构建工资与就业水平的倍差法模型的比较。他得到了两个结论:

  • (1)该政策不仅提高了加州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还提高了该州原本工资超过最低工资工人收入;
  • (2)加州大部分的低工资人群的就业情况也没有受到影响。这意味着,最低工资法并没有像很多经济学家预测的那样降低工作人群的福利,而是有助于劳工福利提升的。

  这一篇论文一经发表,就在学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种影响不仅是理论上的,更多是方法上的。在此之后,卡德和他的合作者利用这些方法对很多劳动经济学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他们的推动下,包括“倍差法”在内的因果推断方法开始登堂入室,成为了经济学界的主流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永伟.今年经济诺奖得主戴维·卡德:替哈佛打官司,发现最低工资真相.新京报,2021-10-1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戴维·卡德"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