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9个条目

隐性教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隐性教育(Implicit Education)

目录

什么是隐性教育

  隐性教育是指运用寓教于乐、寓教于文等多种手段,使个体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的一种认知方式。

隐性教育的内容

  它实现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过程于休闲逸致间,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隐性教育的教育主体体现为“宏观性主导”,或者说隐性教育的“操作者”是“宏观性主导”。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两者范畴对应、作用互补。与显性教育强调教育者直接正面地传递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标不同,隐性教育是指教育者透过问接、隐蔽、潜在的方式,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达到潜移驮化的目的。“隐性教育”的目标许多是通过学生的活动实现的,通过外部的各种条件作用于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达 到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的目标。这里所说的学生的活动主要包括:(1)校内的活动。如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如共青团、学生会活动、学生电视台、学生艺术活动体育竞赛活动等。(2)社会实践活动。(3)家庭教育活动。在学生活动中,组织者要有明显的教育目标,以适当的措施促使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不要过于显性化,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探索和体会。

  其主要特点有:第一,教育内容的隐蔽性;第二,教育方式的开放性;第三,教育效果的非预测性。

隐性教育的方法

  隐性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渗透式教育方法、陶冶式教育方法和实践体验教育方法。渗透式教育方法通过受教育者可能接触到的一切事物来产生影响;运用各种传媒、文学、艺术等手段,用经过选择、提炼的事实、形象、情节来感染人、教育人。一个人每天都要读书看报,参加各种文学艺术活动。陶冶式教育方法通过健康积极的氛围和环境使受教育者耳濡目染:实践体验教育方法通过身临其境和具体的社会服务来丰富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

  三种方法虽渠道不同,但却都体现着隐性教育的实质,即不直接对教育者进行教化,而是通过其他渠道和方式潜移默化的实现教育II的。英国的隐性教育做的尤为突出和成功,三种方法都得到了成功的实践与运用,对我国的德育建设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隐性教育"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