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效应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在自我意识心理学中,人们把由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形象,并由此而形成自我概念的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镜像效应。
镜像效应来源[1]
这一效应来源于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库利是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镜中我”概念的。他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透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 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在这其中,前两项只有在与别人的接触中、透过别人的态度才能够获得。库利认为,“镜中我”也是“社会我”,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是形成“镜中我”的主要机制。一般来说,这种以“镜中我”为核心的自我认知状况取决于与他人传播的程度,传播活动越活跃,越是多方面的,个人的“镜中我”也就越清晰,对自我的把握也就越客观、越准确。
为什么会发生镜像效应呢?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一是社会化的结果,特别是“首属群体”的影响。一个人来到社会后与身俱来的只是生物人,这种生物人要变成思想情感等丰富的社会人,必须经过社会化,而这种社会化主要就是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通过与他人、群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影响,从而成为合格社会角色的过程。其中影响最大最早的群体就是首属群体,如狼孩的首属群体是狼群,社会化的过程是狼群“社会化”的过程,其结果在狼孩大脑中只能形成自我的狼孩概念。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首属群体是家庭,家庭中父母是重要的影响人物。库利所言的“镜”,也是各色各样的,其中形成“镜中我”最为重要的“镜”是家庭,有些镜子就不屑一顾了。
二是个体对“镜子”的认知与评估作用。正如上述所言的,个体只对重要的“镜子”做出反应,而对一些不重要的“镜子”便会做出忽略不计的反应,使之不能进入“自我”。这就是说,从他人镜中反映出来的我,只有经过生理我、本我、或己有自我的想象、评价,才会被“自我”所接受,形成“自我概念”。可见,“镜子”虽然重要,但如何照、如何看也很重要。可以说,“镜中我”并非个体所照看到的“我”,已被原有“自我”解读过的“我”。
三是“镜中我”还与“镜外我”的地位、身份、名誉等有关。按理说,镜中我与镜外我应是一致的,但是镜中我经过这面镜子一照,就有了许多光的折射,使镜外我变形,但个体不通过镜子自己又无法看到镜外我,即使能去看(如反省、反思等),但也会受到其他因素(如原有的自我、经验、认知结构等)的影响,也无法真正看到镜外的我。因此,唯一的方法就是用许多面镜子来照,这样全方位的照看,会使镜中我与镜外我逐渐融合。上述可见,“镜外我”的地位、身份、名誉等会对镜像效应产生重要的影响。
学校导学育人中也有镜像效应的存在,而且在如何正确认识自己并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中起很大的作用。学校教师对此应重视这一效应的管理。下列对策应引以注意运用:
首先,学校教师要有正确的自我概念。如何来形成呢?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站到全方位的照镜子的位点上去照看。在同一镜子前照镜子,你站的方位不同,就可能镜中我不一样,因此,不妨全方位地进行照镜。二是变换角色地照照镜子,镜中我是否会发生变化。三是多几面镜子照照,看看镜中我是否还是一样。通过以上的照镜子就可以比较正确地形成自我概念。这就是说,学校教师不要只站在教师岗位上照镜子,也要站在学生的位点上去照镜子。学校教师不仅要听学生干部的反映,同时还要听一般学生的意见,不仅要听好的意见,同时也要听不同的意见,哪怕是反对的意见也要听。学校教师不仅要直接听取学生的意见,还要听取来自于诸如设立的“教师信箱”、“教师电话”等间接的反映。所有这些都能有效地抛弃“镜像效应”的消极作用,使自己能从各个侧面、各个层面看到自我的真实面貌,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
其次,学校教师要正确的认识镜子作用。通过镜子能使自己快速地形成自我概念。但镜子往往并不能如实地照看客观的我。因为不同的镜子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镜子带有颜色;有的镜子是凹镜,有的镜子是凸镜;有的镜子大,有的镜子小;有的镜子是圆的,有的镜子的方的,等等,尽管都是同一人站在前面,但反映出来的镜中我是不一样的。因此,学校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对自己的态度出于何种动机,他们这面“镜子”有否染过色、变了形,这对我们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实在太重要了。我国古代君王的“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就点出了个中的真谛。因此,照镜子时不要盲目地拿来就照,首先要对镜子加以认知、评估,并尽量多用几面镜子照照,照出真正的自我来。
第三,学校教师还要不畏镜像效应的发生,重要的是要产生积极的镜像效应。因为再努力克服也难以避免镜像的消极效应。因此,在这种消极效应不可能完全消除时,只能尽量地减少这种效应,不使它消极作用发展得很严重。但是,也没有必要人为地去减低这种效应的影响,而去损坏班级的其它一些更重要的工作,这样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学校教师只要知道并时时刻刻告诫自己镜像效应的存在,就有可能建立一种内心的警觉来防止镜像效应的消极作用。同时,也要把上述的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也能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
- ↑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6~77
镜像效应产生的原因,其下第一行中“镜像”误成“镜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