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进口替代型增长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进口替代型增长(Import Replacing Growth)

目录

什么是进口替代型增长[1]

  进口替代型增长是进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增加,一部分原来进口的商品被国内的产品替代了。

进口替代型增长的背景和原因[1]

  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一般来说,各个生产部门技术的演进不会是同步的:有的行业技术发展快,生产率提高得快;有的行业的技术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没有突破。一个国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也不会同步:资本有时可以持续增长,但是负的资本增长也很常见;劳动力的增长在一些国家很快,但在另一些国家可能很缓慢;可利用的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虽然也可能增长但终有极限。因此,生产技术革新和要素增长的不平衡,必然导致一国生产能力发展的不平衡。如果一国某种生产要素增长速度太快,超过其他要素的增长,该国密集使用这种要素部门的生产能力就会比其他部门提高得快。这种增长,我们称之为“不平衡增长”。

  进口替代型增长和出口扩张型增长都属于不平衡增长。进口替代型增长指的是进口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长得比较快,从而使得国内进口竞争产品的生产增加,一部分原来进口的商品被国内的产品替代了。出口扩张型增长则指的是出口行业生产能力的增长超过其他行业,使得生产和出口都得到了进一步扩张。我们先分析进口替代型增长。

  进口替代型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进口产品生产所需要的主要资源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增加。比如说,中国进口钢铁,而钢铁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果其他资源不变而资本增加了,中国生产钢铁的能力提高了,结果必然会对生产和贸易有所影响。不过,资本增长对中国的具体影响还取决于中国在国际钢铁市场上的地位。

进口替代型增长对贸易国的影响[1]

  由于经济规模生产能力以及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是不同的。简单地说,由于在国际商品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不同,各国对各种商品国际价格的影响也不同。在国际经济学中,我们通常根据对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程度将参与贸易的国家分成“小国”和“大国”。

  所谓“小国”,指的是那些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小,其进出口变动不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对于小国来说,国际市场价格是给定不变的。所谓“大国”,则是指那些会影响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很大,其进出口的变动会引起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升跌。

  这里的“大国”和“小国”并非完全由领土面积、人口多少来决定,也不完全取决于整体经济实力,而主要看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例如,印度是一个大国,但在国际贸易中可能只是一个小国;而新加坡、韩国等的土地面积并不大,但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进出口总值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因此,他们可能被称为“大国”。另外,大国和小国的区别还表现在具体商品上。例如,古巴是一个地理上的小国,在国际贸易方面也谈不上举足轻重,但在国际食糖市场上,古巴却是一个出口大国。另一方面,即使是像美国那样的经济强国也并不在所有产品上都举足轻重,在很多具体商品上也可能是一个对国际价格没有影响的小国。

对小国影响

  由于中国是一个资本稀缺的国家,中国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中国资本增长对中国来说,是一种进口替代型增长。中国资本增长的结果,提高了资本密集型产品(钢铁)的生产能力,表现在生产可能性曲线更多地向钢铁方面外移(见图3.2)。如果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只是小国,那么中国的任何变化对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不会有任何影响,钢铁和大米的相对价格都不会改变,中国的贸易条件也不会变化。图3.2 中的大米相对价格曲线(即贸易条件,用TOT 表示)只是平行地向外移动。

  但是,在短期内,资本的增加使得使用资本的成本降低。由于钢铁资本密集型产品,使用资本较多;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使用资本较少。因此,钢铁生产成本降低的幅度会大于大米生产成本的下降,即生产钢铁的机会成本下降。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就是增加利润。只要存在利润,生产自然会扩大。从长期来看,不仅新增的要素会投入钢铁工业,大米种植业中的一部分资源也会转移出来去从事钢铁生产,从而造成大米生产量绝对下降。只要钢铁生产的机会成本低于钢铁的相对价格,钢铁生产的扩张就不会停止,直到生产钢铁的机会成本重新上升到与钢铁相对价格相同。在图3.2 中,这一点便是国际价格与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点S2 。英国经济学家罗勃津斯基(T.M.Rybczynski)论证了这一现象,提出了罗勃津斯基定理(Rybczynski Theorem)。

  罗勃津斯基定理认为: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某种生产要素的增长会使密集使用该要素的商品生产扩大,使密集使用其他要素的商品生产缩小。换句话说,中国资本的增加会使资本密集型产品(如汽车、钢铁、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增加,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大米、服装、鞋类等)的生产减少。在这里,商品价格不变是一个重要条件,因此,这一理论只适用于国际贸易中的“小国”。另外,罗勃津斯基定理不仅可以解释进口替代增长时国内进口工业生产扩大、出口工业生产缩小的现象,也可用来说明出口扩张型增长对出口工业生产和进口工业生产的影响。这一点我们在下一部分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进口替代型增长所造成的生产方面的变化会进一步影响贸易。一方面,对国外钢铁的需求会由于国内钢铁生产的增加而下降,造成进口的削减;另一方面,大米生产的下降造成出口能力的降低,整个贸易量会因此而减少,在图3.2 中,新的贸易三角(S2 C2 )比原来的(S1 C1 )缩小。

  但经济增长的结果仍使整个社会的收益增加。在新的消费均衡点(C2 )上所代表的社会经济福利水平(U2 )高于增长前的福利水平(U1 )。这种福利的增长既来自于要素增长而产生的生产能力的提高,也归功于自由贸易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贸易量虽然减少了,但这种减少是市场调节而不是人为扭曲的结果。生产要素的使用在商品自由贸易下及时得到了调整,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提高。

对大国的影响

  如果中国是国际上的钢铁进口大国,那么同样的资本增长对国内、国际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会大大不同。

  首先,国际商品市场价格会受中国生产和贸易变动的影响。由于中国在国际钢铁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资本增长的结果使国内钢铁生产能力加强而减少进口,国际钢铁市场的价格会由于中国需求的减少而下跌。钢铁价格的下降,会影响中国的贸易条件。钢铁是中国的进口产品,进口产品价格的降低使得中国出口产品(大米)的相对价格上升。用同样数量的大米出口,现在可以比以前交换到更多数量的钢铁,中国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其次,进口替代型增长对大国生产和贸易的影响也会与小国不同。一方面,由于资本增加,钢铁生产成本相对降低而会扩大钢铁生产。另一方面,由于钢铁价格下降,大米相对价格上升而增加大米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最终选择取决于国际市场钢铁与大米新的价格比率的变化程度。如果大米的相对价格涨幅不大,罗勃津斯基定理仍有可能成立,与增长前相比,钢铁生产增加但大米生产仍然减少。但如果大米相对价格上升很多,有可能两种商品的生产都会扩大,罗勃津斯基定理就不再有效。因此,资本增长对大国各种商品生产的影响不会像小国那样确定。

  对于生产影响的不确定也造成对贸易量影响的不确定。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两种商品的生产都增加,既会减少进口又有可能增加出口。

  最后,大国进口替代型增长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水平也会比小国更大。从图3.3 可以看到,由于贸易条件没有改变,小国的新的经济福利水平只在U2 上,而大国的新的经济福利水平则可达到U′2 ,高于U2 。其主要原因是,大国不仅得到了本国经济增长的好处,而且还得到国际贸易条件改善的好处。从整个社会收益来看,在生产和贸易大国中发生的进口替代型经济增长显然比小国有更大的好处。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海闻,施建淮.第三章经济增长和生产要素流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一部分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进口替代型增长"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