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过客心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过客心理

  过客心理,一种不作长期居住打算的心理,多表现在进城务工农民、海外经商或务工的华侨,由于他们只是出于短期的一种目标呆在某地,因而产生不了归属感,这种过客心理对自身以及所在地的发展均不利。

过客心理产生人群

  海外华侨

  在海外,华人时常被看成是怪异的“经济动物”,他们大多只顾埋头做买卖赚钱,“只扫自己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守着自己心中的“唐人街”,不愿意走出来融入当地社会。其中相当一部分华商及其子女,存有过客心理,在他们脑海里,侨居国的花花世界并不属于自己,那里只是一个大工厂,他们只不过是去赚取欧元美元而已。

  作为中国海外移民的新兴目的地,非洲大陆的侨胞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华侨进入非洲的时间较短,并没有很深地扎根于当地社会,候鸟现象很多。很多华侨只是来非洲挣钱,家属留在国内,工作几年就走;一些私企老板把家属放在国内,自己两头跑;还有一些工程建筑行业,员工住在一起,工程完成后立即离开等。”此外,把非洲当作“跳板”前往欧美的也大有人在。

  农民工

  有近八成的新生代农民工缺乏对城市的认同,存在城市过客心理,难以顺利融入城市社会。在新生代农民工主流心态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52.8%受调查者认为自己只是城市打工者;有27.1%的受调查者明确认为自己只是农村人,候鸟式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农经历造就了他们的城市过客心理。调查还发现,收入低、合同签约率低、社会保障程度低“三低”状况是新生代农民工顺入融入社会的最大障碍;缺乏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与渠道是阻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重要原因;户籍制度障碍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子女难以全方位地融入城市社会。[3]

过客心理危害

  华侨难融入当地社会

  这种“候鸟”与“过客”心态造成了许多侨胞对当地社会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较低,与当地民众之间存在一定隔阂,这也是很多问题和危机出现的深层次原因。过客心理还直接导致了部分下一代华人存在封闭观念,陶醉于自我发展,只重视学数理化,不愿意下苦功学法政,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不会影响全局”、不参与社区的事务和活动、安于做“边缘人”和“沉默的一群”,以致严重缺乏从政执法、作为中流砥柱融入主流社会的力量,使被歧视的情况一直得不到扭转。

  农民工疏远城市人

  由于存在“过客心理”,农民工也不愿意主动信任城市居民,导致他们与城市社会的进一步疏远。农民工的“过客心理”导致:农民工对所生活和工作的城市没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权利义务观念比较淡漠,缺乏对城市的责任感,进而与城市市民产生疏离感。他们认为将来一定要回到他们老家的,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农民工尽管生活和工作在城市,但是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城市人,他们对城市缺乏归属感。由于这种心态的存在,农民工往往不愿意积极主动地融入城市社会,不愿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对“城市性”采取的是一种敬而远之甚至怀疑的态度。

过客心理解决措施

  华人多方位参与当地事务

  华人融入当地社会难,难在角色的转变。因而,海外华人要想融入到主流社会,首先要抛弃过客心理,要增强主人翁意识,有权利、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当地的公众事务,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在理念、生存方式以及在所在国的发展中都真正成为主流社会的一分子,对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承担应有的责任、做出应有的贡献。公众事务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积极参与异域公众事务是展现海外华人精神文化的平台,是互动交流的平台,是彼此促进尊重了解的平台。

  海外华人都注意与各族裔打成一片,从局限或偏重于打工、经商到向学术、医学、科技、艺术、金融界等发展,特别是向鲜有人专攻的法律新闻媒体、政界去冲刺,从简单的个人谋生舞台到复杂的政治舞台,都敢于参与和竞争,敢于“登台”展示自身的才华和智慧,所谓“融入主流社会”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制度保证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安家

  相对传统的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在城里安居乐业、做城里人已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憧憬。

  新生代农民工既涉及农民工的共性问题,又有其群体特殊性。从长远来看,就是要千方百计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当务之急是要规范就业环境,提高农民工收入,并促进住房保障、教育、文化等各类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过客心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