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农用林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轮作)

农用林业(Agroforestry)

目录

什么是农用林业[1]

  农用林业是近年来世界上较统一的叫法,以前的传统叫法为农林业(agrisilviculture)、早期混农林业(Taungya)、轮作(shift cultivation,swidden)等。

  农用林业的定义很多,但目前较全面且为多数学者所接受的是国际农用林业研究委员会(ICRAF)的定义:“农用林业是土地利用系统(制度)和技术的复合名词,是有目的地把多年生木本(乔木灌木棕榈和竹子等)与农业或牧业用于同一土地经营单位,进行空间排列或时间序列上不同形式的组合.在农用林业系统中,不同成份之间存在着生态及经济方面的相互作用.“农用林业”一词是竺肇华先生1986年首次从英文(agroforestry)翻译过来的。农用林业是较笼统的学科名称,它与其它叫法(如农林复合经营、农林业系统工程等)的关系就像森林经营、森林生态等与林业的关系~样,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也就是说,不能把任何具体农用林业模式都改为“农用林业”。

  有人提出农用防护林是否属于农用林业,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我国的多数学者把我国广大农村的四旁植树、围村林也归为农用林业,这同样有一定的道理.因为这些形式的林木多与蔬菜或作物混种。

农用林业的组成及特点[1]

  农用林业由5部分组成:土地、环境、农业(作物与畜牧)林业和经营管理战咯.农用林业不是农业与林业的简单台并.系统中各组分之间及成份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由于农用林业组成的复杂性而形成了独特的特点.根据国际农用林业委员会的定义,农用林业可以概括为以下特点:

  (1)农用林业通常包括两个或更多植物或植物与动物(常指牲畜、家畜、渔类、蚕等)种类,其中至少一个是多年生木本:

  (2)一个农用林业系统往往有两种或更多的产品:

  (3)一个农用林业系统的循环周期一般大于一年;

  (4)即使是最简单的农用林业系统。在生态(结构与功能)和经挤方面也比单一耕作系统要复杂得多。

  Anonymous特别强调指出,任何农用林业系统必须有以下两点共性:

  (1)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有目的地按空问混交或时问序列种植多年生木本和农作物或有动物参与.

  (2)系统中木本与非木本组分之问存在明显的生态及经济上的相互作用(正的或负的).

  由于农用林业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它要求新的、复杂的管理实践与技术.熊文愈先生指出.必须以系统工程的方法论作为指导思想.以系统生态学为理论依据.即按生态系统工程的原理、方法、技术,对当地的林、农,牧、渔、副各业,分清主次地位、时空顺序、规模大小、数量比例,进行优化组合、合理管理.

农用林业的分类[1]

  目前,农用林业的模式多种多样,其分类标准也各异.Vergara按时间序列对农用林业作了如下的分类:

  (1)循环农用林业(cyclical agroforestry)

  包括传统的农、林轮作(swidden、shift cultivation)或刀耕火种(Kaingin)模式.其特点是农作物与树木有不同的时间序列.即树木和作物在不同时间段内分别生存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通常树木周期为8~10年.在皆伐和烧掉残枝碎叶后再改种农作物2~3年。当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后又改种树木,依次循环.这种形式在人少地多的地方较普遍.如菲律宾的Naalad轮作方式.

  (2)早期混农林业(Taungya)

  农作物与树木在早期共生,后期则变为纯林.这种形式的农用林业在18世纪中期起源于缅甸.如泰国的柚木林早期与水稻或玉米间作.

  (3)复合农用林业(integral agrofrestry)

  树木与农作物同时、连续性共生.Tortes根据作物的混种方式、树木的作用以及各成份之间在时间或空问上的排列和分布方式进行了分类,0这种分类方法被认为是目前最全面、最系统的分类方法,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农用林业的作用[2]

  农用林业的作用概括起来有如下几方面:①直接地因树木的引入,或间接地因土地肥力和农业持续性的改善所带来的作物增产和稳产;②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③林产品销售后增加收人;④减少对来自外部的重要农业投入(如肥料)和基本生活用品(燃料、建筑用材)的依赖;⑤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从而对作物产量产生重要影响;⑥促进小气候的形成;⑦减少对现有森林的压力;⑧减少土壤侵蚀与河道淤积;⑨通过集约化的饲草生产和牲畜饲养,减少对放牧地的压力等等。

  我国最早从1988年兴起农用林业。二十几年来,对森林立体栽培做了深入的研究。在过去,发展防护林主要是发挥其防护效能,即生态效益,较少考虑经济效益;现在和将来,发展防护林主要选择和开发“多目的树种”。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计划中,强调了对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和牧场防护林的研究,都强调了树种的多用途以发挥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随着林区人口数量的增多和森林资源的减少,引发了经济危困和生态危机,而经济危困又造成对森林和环境的更严重的破坏。因此,在林区发展农用林业,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五荒土地资源,以解决农林之争,兼顾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问题,这是解决经济危困,保证林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农用林业的措施[2]

  常用的农用林业措施有人工林内种植作物、人工林内种草、营造生态经济型农田防护林、护牧林和防风固沙林、多目的经营林班、发展“水产林业”等等。现在,森林分类经营已成为未来森林培育和人工林经营的方向,即将森林划分为商品林公益林和多功能林三类。商品林主要生产工艺材种,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通过定向培育短轮伐期工业用材林来实现。公益林是主要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常规经营的多功能林既具有生产木材以发挥经济效益的功能,又具有防护效能,以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在林区,多功能林占据林业用地的较大比例,在这种类型的森林内既可保护生物多样性,又可发展农用林业。

  农用林业措施主要通过立体的途径实现。无论是粮食、果树、还是林木、中草药,以往多实行单一品种的平面栽培法。这种栽培方式不能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和时间序列的自然资源。立体栽培主要采取多物种多层次搭配、农林牧渔多产业结合的措施,其不仅具有物种结构、空间结构,而且具有时间结构、食物链结构。实施立体栽培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①植物最优配置,在选择相互搭配的植物种类时,应充分考虑植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尽量减少植物间的水分、养分、光能和空间的竞争,同时注意植物间的互利作用;②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根据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地安排生物,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③获得最大利益,在立体栽培的过程中,充分应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使整个土地经营单位获得最大的效益,这个最大的效益不仅包括目前的经济效益、长远的经济效益,而且包括长远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用林业经营模式[2]

  根据农用林业指导思想和立体栽培的经营原则,可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资源采取不同的经营方式。在东北地区,已取得成功的经营方式有山区“林一药一果”模式、湿地“稻一鱼一貉(鹅)”模式、果园“果一菜一药”模式、次生林区“柞一蚕一田”摸式、人工幼林“林粮间作”等。山区“林一药一果”在东北东部山区已有成功经验。在经营过程中,首先疏伐上层林冠,并调整林木组成;然后按照生态位配置各种植物,清除非目的植物、引入目的植物,如移植或播种刺五加为第二层,栽种人参为第三层,在边行种植山葡萄、猕猴桃等山果植物;每年割除林下非目的植物,这样便建立起“林一果一药”多层次结构,它不仅空间上达到了合理配置,而且光能上达到了多层次的利用,从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的总产值。除此之外,还可采取林下栽参、林粮间作、林芪间作,林下养菇等经营方式。湿地“稻一鱼一貉(鹅)”模式适用于湿地和沼泽。在轻沼泽地开垦稻田,在常年积水的重沼泽区,下挖修堤建造鱼塘形成大面积集水区,这十分有利于周围的轻沼泽区开发种稻,并且灌排方便,鱼稻可获双丰收。利用低价值的杂鱼和泥鳅做动物性饲料,发展珍贵皮毛动物,如乌苏里貉,貉粪便和残余饲料可以喂鱼和肥塘。为了进一步发挥水体效益,在水面上可以放养家鹅,鹅粪入塘肥水。果园“果一菜一药”模式,是指在果树结实以前,在果地里栽植农作物或经济植物,如在果树下面栽植平贝,平贝上面培育辣椒、茄子等。以果树为中心,还可采取“果一菜”、“果一粮”、“果一瓜”、“果一药”等经营方式。以柞树为中心的“柞一蚕一田”模式的经营过程中,以柞蚕排出的粪便或吃剩的残料用作绿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在林区缓坡和平地造林时,宣采用林粮间作的经营方式,造林后3~4年内,在幼林行间种植大豆或小麦,在抚育农怍物的同时,也清除了幼林的杂草,促进了幼树生长,不仅节约了营林开支,而且达到以短养长之目的。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吴运英.农用林业及其与社会林业的关系(A).世界林业研究.1993,1
  2. 2.0 2.1 2.2 杜长军,王培珂.农用林业对林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与影响(A).林业勘查设计.2014,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Tracy,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农用林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