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运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禁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联盟禁止它的或它们的所有公民向被指名的一方出售或购买商品,即使价格上很占便宜。禁运并非一种军事战争的行动,就进口这一点而言,它与保护主义并无二致,除了其动机是在损害外国卖主而又未给它本国的竞争者带来好处这一点有不同外。
禁运多数时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其他国家实行贸易歧视、经济封锁和施加政治压力的手段,一般是在发生革命或战争时期采用。战争期间某些中立国为保持中立,往往也采取禁止向交战国运送军需物资的禁运措施。一国在交战中为了在军事上、经济上困扼敌国,也常采用断绝贸易往来的禁运方式。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各资本主义国家不止一次地对苏维埃实行禁运,1920~1934年,美国数次禁止将木材、锰矿石、无烟煤、石棉等产品输往苏联;1933年英国也对苏联实行了多种产品的禁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禁运又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冷战的一个工具,企图以禁运来窒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禁运还被用来压低国际市场上的原料和初级产品价格 ,从而控制这些产品出口国的经济命脉。1949年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是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在国际上推行封锁、禁运的国际组织。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等利用联合国大会于1951年通过对中国、朝鲜的禁运法案,对中朝两国实行封锁、禁运。1952年,巴黎统筹委员会成立了中国委员会,把400多项物资列入对中国实行禁运的目录。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运用禁运,反对发达国家的控制、剥削和掠夺。例如,1973年中东战争时,阿拉伯产油国家联合其他产油国,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禁运;1977年,在广大非洲国家的强烈要求下,联合国作出了对南非实行武器禁运的决议。
禁运的结果通常是破坏了国际间传统的正常贸易关系,因而受到多数国家的反对,甚至引起某些参加禁运国的不满。同时,禁运的结果也加深了实行禁运国家自身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