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货币推动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货币推动力

  货币推动力是指货币对社会再生产所具有的启动、诱导和推进的力量与作用。货币推动力思想是马克思研究商品货币、货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所总结出来的重要货币思想。[1]

货币推动力的思想[1]

  马克思在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过程中货币资本所起的作用时指出:其一,货币资本,“它表现为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无论是社会地考察还是个别地考察,——要求货币形式的资本或货币资本作为每一个新开办的企业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的动力”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货币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思想。货币出现于社会再生产的始墙,预付货币资本是整个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第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其二,“由于周转期间的长短不同和周转期问两个组成部分——劳动期间和流通期间——的比例不同,必须不断以货币形式璜付和更新的那部分预付资本价值与它所推动的生产资本即连续进行的生产规模之问的比例,也就不同”由于周转期间的长短不同,推动生产资本所必要的货币资本量也就有大有小。?周转期间划分为劳动时间流通时间,就要求增加那种在货币形式上潜在的或暂歇的资本嗡。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货币是经济发展持久推动力的思想,指出一定生产规模的连续进行要不断以一定量的货币形式来推动,阐明了适度的货币数量是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

  马克思关于货币推动力思想的两个主要观点,即第一推动力和持久推动力的观点,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质与量的结合上揭示了货币与经济、货币流通商品流通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货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关于第一点,马克思曾作过如下解释,“商品生产以商品流通为前提,而商品流通又以商品表现为货币,以货币流通为前提。但是,由此决不能得出结论说,资本执行职能的范围,生产的规模,?就其绝对的界限来说,是由执行职能的货币资率的大小决定的。”@货币运动从属于真实经济运动,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这就是货币推动力质的规定性。在这点上,货币是被动的,货币只是经侪发展的外在、从属因素。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必须有被推动的经济运行实体。

  关于第二点,马克思曾作过如下解释,。至于那个部分地充当流通手段,部分地充当贮藏货币的货币价值,既然它已经存在,已经取得,它就同劳动力、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和财富的自然源泉并存。不能把这种货币价值看成是限制这些东西的。通过它转化为生产要素,?生产规模就能扩大。同时强{阿,“历时较长范围较广的事业,要求在较长时间内预付较大量的货币资本”。在这里,我们要注意马克思强调的货币与社会财富并存、较长时间的事业需要较多货币量的思想,明确货币是经济发展的持久推动力。货币数量的适度与否,对经济发展的健康与否,有直接的影响货币流通对商品流通有巨大的反作用,这就是货币推动力量的规定性在这点上.货币是积极的、主动的,货币发挥推动力的作用,可以不受预付资本量的限制.作用程度是可以伸缩、变化的。

  从质与量两个方面全面理解马克思的货币推动力思想,将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其一,启迪我们在实践中必须正确处理好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的关系。对于货币推动力及货币流通的作用,我们既不应夸大,也不应忽视。夸大货币作用,对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投资消费规模失控、经济增长过旺等问题的解决.就容易过分强调在货币上、在流通领域里作文章,以为只要闸住货币关口,问题就可迎刃而解,而忽视从发展生产根本上来解决问题,结果会出现“一刀切”、“治标不治本”等问题,给经济正常发展带来不应有的震动与阻碍;忽视货币作用,认为货币无非是蒙在生产上的一层“面纱”,对生产不会有实质影响.就会忽视货币流通对经济的反作用,影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结果同样会影响和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

  其二.启迪我们必须重视对货币数量问题的研究。货币数量是货币流通的核心.是货币推动力的关键,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经济变量。货币数量的变动对国民经济中其它许多重要经济变量的变动有直接的影响。货币量投放过多.社会总需求随之扩张,经济趋于过热.物价上涨{货币量过于紧缩,社会总需求{殖之萎缩,市场疲软,经济不景气.效益下降。研究货币数量,目的就在于揭示向流通界投放的货币量必须控制在货币流通规律客观要求的范围内。没有适度的货币数量对流通领域进行投放与收缩,就谈不上对经济发展的推动。

  其三,启迪我们必须注意发挥好货币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货币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器。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利用货币这一调节经济的有力杠杆,发挥好货币的推动力作用。尽管货币的质与量是统一的,其社会功能是同时存在与发挥作用的,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总可以进行具体分析,掌握好发挥货币推动作用的力度。当经济发展不景气之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货币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的功能.使货币的第一推动力得以充分发挥当经济发展过速之时,我们要特别注意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功能,保持量的适度.使货币的持久推动力得以充分体现。

货币推动力的作用前提条件[2]

  克思在构造他的社会再生产的理论大厦时,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这就是“假设”和“限界”方法的运用。这种方法,同样也是我们认识货币推动力的一把钥匙。那么,货币推动力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呢?这只要我们翻阅一下《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货币资本的作用”的叙述位置以及《资本论》第二卷在整个三卷《资本论》的逻辑结构,特别是它与第一卷的有机联系上,就不难找到答案。据我的初步考察,构成货币推动力的前提条件主要有如下几点:

  前提之一:货币假定。一般都是假定为金币或称足值货币。这一点,马克思明确指出:“在整个第二卷中,我们所说的货币,是指金属货币夕不包括象征性的货币??。”

  前提之二:经济限界。货币投放,在生产中,其作用就很明显,效果直接;但在社会再生产中它必须在经济限界内活动。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马克思着重分析论述了再生产的条件:在简单再生产公式中,(Iv+m)=Iv,既是最低限界,又是最高限界;在扩大再生产公式Iv(+m)>l。中,既含有最低限界,也具有最高限界。超过这些公式所确定的经济限界,货币推动力就会导致社会产品的过剩或不足。

  前提之三:合理分配。作为货币资本,它必须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购买生产资料,一部分购买劳动力。“因此,必须一开始就估计到这一点,并按照适当的比例准备好。换句话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必须足以吸收劳动量,足以通过这个劳动量转化为产品。”这是一方面,是就其生产的角度说的;另一方面夕就再生产的角度来说,还得注意各生产过程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平行性、相继性和循环的特点,将货币资本在各部类间、产业间乃至行业间进行合理分配,引导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前提之四:市场假设。货币资本换成生产要素,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品之后,货币推动力最后就由市场实现来显现。“这里不但假定商品是按照它们的价值出售的,而且假定这种出售是在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可见,市场实现问题,是货币推动力的一个重要前提。

货币推动力的作用机理

  货币推动力的作用机理可以从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分析。

  首先,从纵向上看,货币推动力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程度,在量上表现出差异。从这个角度考察,曾有人把它划为七个阶段。但我认为,它基本上应是三个阶段:一是简单再生产阶段;二是扩大再生产阶段;三是超限界(失控)再生产阶段。货币处在阶段不同,它所发挥的推动力也就不一样。

  1.简单再生产阶段。这是指生产在原在规模上进行阶段。在这个阶段货币仅仅是媒介。为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充当商品交换原媒介。它对经济运行的推动力仅仅表现在使交换顺利进行的媒介作用上。所以,这阶段货币推动力是不很明显的。

  2.扩大再生产阶段。这是指生产规模在扩大的条件下重复进行阶段。在这个阶段,货币的推动力表现明显,并且表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在货币媒介作用的基础上,货币资本量的扩大,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又增大了货币资本量的积累。货币资本投入量的再度扩大??这样循环反复,货币推动力实际上起着“酶”的酵素作用,从而推动社会生产的发展。在这个阶段,还由于货币资本的规模效益,货币的推动力更加明显。至于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并不要求相应的增加货币资本的投入。但在内涵扩大再生产完成后,增大货币资本量的投入其推动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3.超限界(失控)再生产阶段。这个阶段指再生产不仅扩大再生产的平衡条件不能满足,更谈不上满足简单再生产和流通的实现条件,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即实现)问题得不到解决。在这个阶段,货币的推动力表现复杂,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1)由于社会再生产不是按比例进行,货币的推动,增大了实现问题的难度。(2)货币推动力衰弱。货币本身不是实际再生产的要素。只有与货币相对应的物质资料的存在,货币推动力才得以显现。在实现困难情况下,货币与物质资料的交换比例发生变化。所以,在这阶段,货币推动力的力度和作用方向上都发生了变化。

  其次,从横向上看,货币推动力是一个多元的概念。由于它的作用力点不同,其效应也就不一样。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对社会生产规模的推动。货币对经济的推动,是以生产规模外延式扩大为主要特征的。马克思指出:“商品生产以商品流通为前提,而商品流通又以商品表现为货币,以货币流通为前提;商品分为商品和货币的这种二重化,是产品表现为商品的规律”。马克思在这里把商品生产过程抽象为两股流,即商品流和货币流,最初,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产生和为商品流通服务的,但随着生产的目的由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货币由交换的中介变成了过程的起点。这时,货币的作用不仅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变成了商品生产和流通规模扩大的先决条件和催化剂。货币随着g量的的增加并形成G量,再转化为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企业从而推动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

  2.对社会物价水平的推动。货币推动力在这方面的表现,主要是两点:(1)货币推动力在微观经济实体的生产效率不高或者为负时,货币所代表的生产要素就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这就不能使潜在的产出转化为实际的产出。这样,原来与物质资料相对应的同等的货币,将随着实际产出的减少而贬值。(2)无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提扩大再生产,只要各生产部门不能按照社会需要的比例进行,只要社会总产品不能全部顺利实现,货币的推动力就会使得原来失衡的比例更加失衡,生产中过剩与不足并存,货币难与社会商品相对应,这样就产生对物价水平的推动,促其上涨。

  3.对社会商品有效供给能力的推动。与第二点相反,货币投放促使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满足再生产条件,各部门按比例生产,货币推动力的发挥对社会财富的增长,其正相关关系是显而易见的。“商品在流通中的运动不过是瞬息间的要素,而在流通中不息奔走却成为货币的职能。”货币联接流通的始点和终点夕形成周而复始的再生产。在货币作为流通的永动机的职能上,推动着社会商品有效供给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1.0 1.1 刘军善.论发挥货币推动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财经问题研究.1993,3
  2. 李军.论货币推动力(J).财经论丛.1993,1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货币推动力"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