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中立货币说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货币中性理论)

中立货币说又称货币中性论(Money Neutrality)

目录

中立货币说概述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以萨伊为代表的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货币经济实物经济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货币不过是覆盖于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这种货币面纱观在很长时间居于主导地位。20世纪30年代以来,以凯恩斯为代表的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是非中性的,力主应该充分发挥货币对于经济的积极作用,通过政府的货币政策调节经济运行。而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少数经济学家则认为应该消除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保持货币的中立性,让市场机制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扰下正常工作。

  中立货币说是哈耶克早年从事货币问题的研究成果。他在维可塞尔积累理论的影响下,将中立货币的概念发展为一个系统的理论,据以说明货币中立是经济均衡的条件,货币失去中立性就会扰乱经济,引发危机。

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

  1、中立货币概念的由来

  中立货币的概念,最早是由瑞典经济学家维可塞尔在 1898年出版的《利息与价格》一书中提出的。维可塞尔认为,在实物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保证正常生产所需,进行资本借贷是采用实物形态。只有当借贷利率与利润率达到一致时,实物资本供给需求也恰好相等,资本供求达到均衡,若无其它干扰,商品劳务市场也将达到均衡。维可塞尔把这个均衡状态下的借贷利率叫做自然利率

  他进一步认为,在货币经济下,借贷的是货币资本,支付的是货币利息,但货币利率支付的依据和资本供求关系的变化仍然与实物经济无异。因此,在均衡状态下,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应该是完全一致的。他把货币经济中金融市场上的借贷利率叫做市场利率,把假定资本借贷不使用货币而使用实物情况下应有的利率叫自然利率。认为如果二者完全一致,就将排除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的货币就具有中立性。因此,货币的中立性是指货币通过自身的均衡,保持对于经济过程的中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使经济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预下,仍由实物因素决定其均衡。

  然而,保持货币的中立性是有条件的,即必须使市场利率等于自然利率。但在事实上二者却常常相背离,当它们不一致时,货币就将失去中立性,货币因素将通过生产和物价来引起经济波动。因此,要使货币保持中立性,必须使市场利率等于自然利率。这样,货币对于相对价格体系和产量就不会发生实际影响。可见,一般物价水平稳定,经济保持均衡是货币中立的重要标志。金融体系银行体系的任务就在于使货币供应量随生产的扩大而增加,不断地调整市场利率,使之接近并等于自然利率,从而保持货币中立性,维护物价稳定和经济均衡。因此,维可塞尔中立货币概念的实质,是用调节市场利率的办法来保证货币的中立性,阻隔货币对于经济的重大影响,消除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的重大差别。

  2、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

  哈耶克在维可塞尔中立货币概念的启发下,进一步研究了货币与物价,货币与经济均衡的关系,在1931年版的《物价与生产》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中立货币说。

  哈耶克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是:(1)货币与经济的关系是密切的,货币的变动影响经济的变动;(2)货币保持中立时对经济的影响最小,从而对经济的发展最为有利;(3)保持货币中立的首要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4)货币是否保持中立的标志是货币供应量是否稳定。

  可以看出,前面二条主要是继承了维可塞尔的思想,认为货币在经济中的最理想状态就是保持中立。后面二条是哈耶克在维可塞尔思想的启发下所进行的新发展。哈耶克认为,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不是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的一致而应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变动货币数量,必然会使商品相对价格和生产结构发生变动,进而影响生产的数量和方向以及经济均衡,因此,要使货币保持中立性,必须使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只有依靠储蓄扩大生产,经济才能达到均衡状态。反之,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扩大生产和投资,货币就将失去中立性,进而成为破坏经济均衡、导致经济危机的祸根。所以,坚持刚性的货币制度,稳定货币数量,是保持货币中立、维护经济均衡的首要条件。货币供应量是否稳定,也就成为检验货币是否中立的主要标志。

货币中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货币中立与经济均衡

  哈耶克认为,货币保持中立对经济的影响最小,从而对经济的发展最为有利。因此,货币中立是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

  哈耶克首先分析了货币中立情况下的经济均衡。他认为,在静态的均衡经济中,货币数量是一定的,这样,生产结构稳定和经济均衡的条件是以下三个比例相等:即用于购买消费品的货币量和购买资本品的货币量的比例,等于消费品需求量和资本品需求量的比例,也等于周期内所生产的消费品量与资本品量的比例。只要这三个比例保持相等,消费品与资本品的需求、生产和购买就不增不减,生产结构稳定,经济达到均衡,也说明在静态的均衡经济中,由于货币数量一定,保持了货币的中立性而对经济过程不发生影响。

  但哈耶克认为,现实的经济是动态经济,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生产结构经常发生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货币数量不变,同样能保持货币的中立性,经济仍然能达到均衡。只要货币数量不变,只用人们的自愿储蓄来进行投资,扩大生产,虽然货币流向和生产结构会发生变动,但并不破坏三个相等的比例关系,经济可以自动重建新的均衡并有助于经济发展。这种情况如同不存在货币的自然经济内以实物储蓄增加生产的结果相同,表明货币保持了中立性,而不影响经济自动均衡的机制。

  2、货币失衡与经济失衡

  哈耶克认为,在动态经济中,如果变动货币供应量,就将使货币失去中立性而引起经济失衡。这是因为,如果人们的消费和储蓄都不变,只是人为地扩大货币供应量,由银行向企业家提供信用来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将使得购买资本品的货币量、资本品的需求量和产量增加,出现生产期间延长,生产阶段增多的短期繁荣。但由于已无闲置的生产资源,只能将原来用于生产消费品的一部分生产资源转向生产资本品,使消费品减少,价格上涨。但与此同时,由于消费者并没有改变购买消费品的货币量和其对消费品的需求,于是,三个比例互不相等,经济均衡的条件遭到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变,由于所能购买的消费品量下降,使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处于一种“强迫性节约”的状况,尚能勉强维持经济均衡。但当新增加的货币经生产者转手而成为人们的货币收入以后,“毫无疑问,假使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又有所提高,他们将会立即致力于扩大消费,扩大到通常的比例。”增加消费,使得对消费品需求加大,价格上升,导致部分生产资源又转回消费品生产。致使生产期间缩短,生产阶段减少,迂回化程度降低,生产结构被迫回到原来状况。这一变化过程,表现为爆发一次经济危机。因此,货币数量增加,使货币失去中立性,不仅引起生产结构失调,经济失衡,还将导致经济危机。

货币失衡与经济危机

  哈耶克认为,如果在货币失去中立性时企图避免经济危机,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不断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靠加速度的通货膨胀,持续地扩大银行信用来提供资本,增加投资,维持“强迫性节约”状况下的经济均衡。但这个办法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信用的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终止。因此,货币信用的膨胀不可能是无止境的,一旦终止货币信用的膨胀,断绝了企业家的资本来源,必然引起资本供给不足。与此同时,物价上涨使人们增加消费支出,减少储蓄,更加重了资本的供给不足,且这种资本供给是与原先由膨胀的货币信用刺激起来的资本需求过度相对而言的。

  哈耶克进一步分析认为,尽管经济危机导因于货币信用的膨胀,但危机并不是纯货币现象,危机爆发时之所以表现为投资过度,资本品生产过剩,是因为人们消费过多,储蓄不足,以至生产资源用于制造资本品的部分,超过了人们自愿提供的储蓄量。因此,若不是建立在人们自愿储蓄基础上的投资,而是依赖货币信用的膨胀进行的过度投资,不然会出现供给不足,引发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根源就在于此。

  哈耶克对经济危机的这种解释被后人称作“资本供给不足论”或“投资过度危机论”。哈耶克认为是货币信用的膨胀造成投资过度,实际储蓄下降,最终因资本供给不足而引发经济危机。因此,只要放弃任何人为的干预,就不会发生货币信用的膨胀,保持了货币的中立性,就能在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下达到经济均衡。

货币中立的条件与意义

  哈耶克认为,如果货币数量不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要是以人们的自愿储蓄来扩张生产,纵然生产结构或货币流向发生变化,也不会破坏经济稳定均衡的趋势,或说货币就因失去中立性而成为导致经济混乱的主要原因。所以,哈耶克认为,一定要保持货币在经济过程中的中立性,而首要的和最基本的一条就是保持货币数量固定不变。为此,必须坚持刚性的货币制度,即货币发行有硬约束的货币制度,取消弹性货币制度。

  因为弹性货币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经常使货币发行量失去控制。若实行刚性的货币制度,保持货币数量不变,那么,无论产量如何增加,都不会给经济带来害处,总能保持经济的均衡。

  哈耶克认为,要真正做到货币中立,还需有二个条件:

  一是自由价格制,所有商品价格都能随供求状况而自动调整;

  二是人们用货币签订的长期契约都建立在对未来价格预测比较准确的基础上。

  哈耶克认为,中立货币说的意义主要在于两个方面:

  一是为人们提供一种理论分析的工具,帮助人们在对货币经济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时,把货币因素对于经济过程所起的作用隔离开来,即货币中立时和货币非中立时的不同情况。

  二是提供一个政策判断的标准,货币政策应该把货币中立作为目标,使货币在经济中不致于离开中立性太远,判断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标准,就是看它使货币接近中立的程度如何。越接近货币中立性,说明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越佳。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HEHE林,东风,苏青荇.

评论(共2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中立货币说"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18.10.86.* 在 2012年5月26日 11:19 发表

又了解了一个学派

回复评论
27.241.184.* 在 2013年11月7日 20:04 发表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