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观光林业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观光林业[1]

  观光林业是将森林景观转化为旅游景观的一种新型林业。它既不同于以往的林业生产内容,也有别于传统的旅游业。是一种在兼顾森林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基础上突出生态保护和美化环境并使之转化为旅游资源,实现近期经济增收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它在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生态和环境的适宜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兼容等有关生态林业的原则。

发展观光林业的必要性[2]

  (一)社会林业发展的需要

  社会林业是以农村社会的综合发展作为服务对象,以林农为主体,吸引全社会不同层次人员、资金、技术等积极参与到林业的各项社会活动中来,通过在农村实行以林业为基础的多项改革,通过转换林业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实现林农增收、环境美化、经济增长居民消费等目标。随着林业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迈进、社会不断进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迫切要求社会林业也应该由造林绿化向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的生活、娱乐、休闲、观光的层面发展,不仅服务于当地林农增收,更升华于社会进步与人类生活需求。因此,社会林业必须在形式上、内涵上及外延上不断发展,以满足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及生活之需求。

  (二)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需要

  随着林权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与深入,提高了林农对森林资源经营自主权,为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奠定了环境基础,也为观光林业的发展奠定条件。现代林业对森林的观念已经有较大转变,从单一的木材利用过渡到森林是资源、资产,是生态系统的整体森林价值观念。森林可以提供木材、食品、林副产品,还具有游憩、休闲和观光等价值,它不仅可以带来直接的经济价值,更体现出巨大的生态和社会价值。据报道,2002年O1月30日北京森林公园每公顷的最大游憩收益为2175元,全市森林游憩总价值超过7亿元。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张颖博士采用边际成本定价法,对我国森林年社会效益进行估算。2004年我国森林社会效益为1185亿元,是当年林业第三产业产值的2.67倍。其中,森林提供就业机会,森林科学、文化、历史价值和森林游憩效益分别排第一、第二和第三位,说明我国发展绿色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4年,我国森林绿色文化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为47.8%,远远超过林业产值的增长速度。从这个意义上说,森林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重要的游憩、观光价值。发展社会林业、提高林业的社会参与程度,一方面可提高我国森林覆盖度,从而提高森林各种效益;另一方面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森林价值观念的提高和转变,对营造全民生态意识的大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林业公益性特征体现的需要

  林业的社会性,决定了林业发展的群众性。林业作为一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社会工程,无法脱离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采取多种方式发展社会林业,不仅可以加速荒山绿化、减少自然灾害、保护物种多样性、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而且还可以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调动社会主体参与林业的积极性,促进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观光林业的产生,一方面,进一步体现了林业的公益性和社会性特性;另一方面,进一步反映了全社会的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性及环境的改善。

  (四)林业自身矛盾协调的需要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各异,而南方林区以集体林为主,这是南方林区比北方林区更具发展的优势,也是林业经营多样化和发展观光林业的良好基础。但是,现阶段,山区发展第三产业缺乏基础和对应经验,特别是集体林区“一山多主”、“一主多山”现象的存在,不利于集约经营和利益分配,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要解决这些矛盾,只有通过组织综合开发和吸引居民自愿参与林业经营、决策和管理,才能以此促进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达到双赢。而社会林业是其有效途径之一,其效益进一步提升的可行模式就是观光林业。

  (五)林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要解决林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存在的问题,必须发挥林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众所周知,山区优势在山,潜力在林,林业的发展是林区经济的根本保障。多方式参与的观光林业,一方面,通过农民的积极参与增加林产品收益;另一方面,通过观光、旅游、休闲等项目的开发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不失为贫困山区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和必由之路。

发展观光林业的环境要求分析[2]

  (一)城镇居民存在客观需求

  观光林业必须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基础,并形成相对趋同的群众性认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社会活动密度增加,城镇居民聚集区人口有不断集中的趋势,这种趋势同城镇居民对生态环境的需求的增加有直接的联系。社区周边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可参与的自然生态环境活动的需求,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的践行需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参与的项目,观光林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并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支持

  管理部门应对资源的归属、林地的权属、利益分配等涉及观光林业的环节进行明确的支持,对观光林业的造林培育、经营管理、加工利用等环节要有扶持性政策,尽管林权体制改革后上述有关问题已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但还必须有政策法规的进一步支持。群众参与的观光林业的投资回收周期相对较长,这就意味着所有的投入要在较长的时间过后才有产出的回报。这就要求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要更多地对投资观光林业者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提供土地使用权的保障,必要时放宽对观光林业土地规划的限制和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待遇,以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持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三)各方面的技术支持

  由于林业不同与其他旅游产业,开展观光林业必须考虑区位条件、立地条件、林种情况及交通条件等因素。在这些因素具备的基础上才考虑林区开展观光活动的可行性,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生产经验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及科学引导,这其中包括了当地林种的育林营林经验、有借鉴示范意义的观光林业样板、各种参与式活动的组织推广、旅游项目的开发与推介,它是林业、旅游、金融、交通、服务及社会等方面的综合。

  (四)观光林业参与者的基本要求

  观光林业参与者要对当地的宜林条件和林业资源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让参与者更多地认识和掌握当地的生物环境(即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现存森林及相关资源、木材需求、市场状况、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其它有关的社会问题等。让参与者不但在参与过程中放松了身心,还能通过参与的过程对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以及林业的重要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并通过践行林业生产,积极投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扩大社会影响力,起到应有的环保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顾斌,唐建国.发展观光林业大有可为——由观光果业的兴起引发的思考(A).河北林业科技.2002,1
  2. 2.0 2.1 洪滔,吴承祯等.论社会林业的新模式——观光林业(A).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Lin,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观光林业"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