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虚假同感偏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虚假一致性偏差)

虚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

目录

什么是虚假同感偏差

  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也称“错误共识效应”指的是人们常常会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当遇到与此相冲突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人们在认知他人时总好把自己的特性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例如自己疑心重重,也认为他人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

  人们总是无意间夸大自己意见的普遍性,甚至把自己的特性也赋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与他人是相同的,自己有疑心,就认为社会上的人都是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际也认为别人好交际。这种虚假同感偏差使你通过坚信自己信念和判断的正确性,获得了自尊和自豪感,但同时也给你带来了决策和选择的错误。

  这偏差在部分人认为他们之间的共识能应用在整体思维上时发生,由于小组成员之间通常在没有争议的情况下达成共识,他们易于相信所有人的想法都相同。如果证据显示整体没有达成共识,人们认为意见不合者的想法有问题。这种认知偏差不是由单一原因构成,其中原因可能包括可获性捷思(availability heuristic)和自利性偏差(self-serving bias),现象背后可能还有其他自我保护机制(protective mechanisms)。

虚假同感偏差相关实验

  1977年,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LeeRoss进行了两项简单而有效的实证研究,证明了虚假同感偏差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知觉决策的。

  在第一项研究中,被试被要求阅读关于一起冲突的资料,并得知有两种对此冲突做出回应的方式。被试需要做以下三件事情:

  (1)猜测其他人会选择哪种方式;

  (2)说出自己的选择是什么;

  (3)分别描述选择这两种回应方式的人的特征属性。

  实验结果显示,无论被试选择了两种回应方式中的哪一种,更多的人认为别人会做出和自己同样的选择。这就证明了Ross和同事们的假设——我们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和自己想的一样,可是实际上并非如此。这就是普遍存在人们思维中的虚假同感偏差。

  当被试在描述和自己持不同意见者的特征属性时,Ross又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和与自己有相同选择的人相比,人们对于和自己有不同选择的人的人格,做出了更为极端的预测。也就是说,与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不一致的人有点儿不正常!这其实也是一种偏见和偏差。

  在第二项研究中,Ross和他的同事们放弃了假想的情境和纸笔的测试,而选择了巨大的挂在身上的广告牌做实验研究。

  这次来的被试是一批新的大学生。实验者问他们是否愿意挂上写着“来Joe’s饭店吃饭”的广告牌在校园里闲逛30分钟。实验之前,不告诉被试这家饭店饭菜质量如何,以及他们看上去有多傻。只是告知他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以此作为这样做的唯一动机。不过如果被试不愿意的话,他们完全可以拒绝这样做。

  这项实际的实验的结果证实了第一项研究的发现。在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中,62%认为其他人也会同意这么做。在那些拒绝这么做的人中,只有33%的人认为别人会同意挂广告牌。

  和上次一样,人们对于“持不同政见者”的人格同样十分极端的预测。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可能会说:“那些拒绝的人是怎么回事?这有什么不好?假正经!”而那些拒绝挂广告牌的人会说:“那些同意挂广告牌的人真是古怪至极”。

  显然,他们的估计以及对别人人格的判断都不是正确的。这种偏差存在于许多人身上,正是由于认为有很多人的信念价值观与行为同自己的一致,所以人们才坚信自己的判断及行为的正确性。吸烟的女性人普遍认为她身边的很多女性也同她一样吸烟。

虚假同感偏差影响因素

  以下因素可能会影响你的这种虚假同感偏差强度:

  1、当外部的归因强于内部归因时;

  2、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某人非常重要时;

  3、当你对自己的观点非常确定或坚信时;

  4、当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学习受到某种威胁时;

  5、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个性时;

  6、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时。

虚假同感偏差的相关案例

案例一

  有一个寓言故事:以前,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船夫出外划船,船上坐着自己的孩子。船夫用力划了一程,觉得身上很热,便脱去了外衣,只穿一件单衣。他就把孩子的外衣脱掉了,也让孩子只穿一件单衣。船夫又划了一程,热的浑身在淌汗,他索性把自己仅穿的一件单衣也脱掉了。于是他把孩子的衣服也脱得精光。船夫是越划越有劲,浑身在淌汗。然而,他那可怜的孩子已经冻死在船舱里了。

案例二

  教授曾经当堂做过一个实验,调查听课的学生们喜欢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每个人都把选择写在小纸条上交给老师。老师统计之后,随便叫起来一个学生,问他喜欢什么饮料,学生回答:我喜欢可口可乐。教授又问,那么你觉得你的同学中喜欢可口可乐的占多大比例。学生回答:起码80%吧。连续问了几个学生,喜欢可口可乐的人说肯定大部分学生喜欢喝可口可乐;喜欢百事可乐的人认定肯定大部分学生喜欢百事可乐。统计结果则是:大约各占一半。说实话,我都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我真心实意的觉得,喜欢喝可口可乐的人肯定要占大多数的吧。这就是典型的错误共识效应。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Vulture,18°@鷺島,Dan,鲈鱼,连晓雾,Tracy,苏青荇,33.

评论(共9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虚假同感偏差"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14.96.65.* 在 2010年3月24日 15:11 发表

人对于与自己有积极关系的或者严重影响这类关系的因素的偏差认识,或放大,或缩小,或虚构。

回复评论
114.243.168.* 在 2010年4月13日 03:23 发表

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两个捡粪的农夫在路边聊天,说到了京城和皇帝。一个农夫满脸艳羡的说:皇帝捡粪用的一定是金粪勺、银粪筐......

回复评论
110.179.78.* 在 2010年8月10日 11:09 发表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受益匪浅啊,自己还是很无知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回复评论
125.126.201.* 在 2011年7月29日 16:13 发表

什么东西促使人的这种思维模式

回复评论
114.112.45.* 在 2011年9月20日 23:52 发表

一个总是欺骗别人的人,也总是会认为别人也都在欺骗他。

回复评论
111.206.29.* 在 2015年7月2日 22:18 发表

表现在行为注意力上

回复评论
M id 9f5ed819973437fe243e6f9a8f857a92 (Talk | 贡献) 在 2020年9月9日 22:28 发表

认知偏差,缩小,放大,

回复评论
M id 247abfd8edf64fbc6f29c6ea5417e47d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1月19日 18:13 发表

嗯呢

回复评论
M id 94a087121e6fbab7f3ea99f4e54ed23c (Talk | 贡献) 在 2021年3月29日 04:45 发表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