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MBA智库百科用户:


过去的17年,百科频道一直以免费公益的形式为大家提供知识服务,这是我们团队的荣幸和骄傲。 然而,在目前越来越严峻的经营挑战下,单纯依靠不断增加广告位来维持网站运营支出,必然会越来越影响您的使用体验,这也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经过审慎地考虑,我们决定推出VIP会员收费制度,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内容。


MBA智库百科VIP会员,您的权益将包括: 1、无广告阅读; 2、免验证复制。


当然,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您对百科频道的支持。诚邀您加入MBA智库百科VIP会员,共渡难关,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MBA智库百科项目组
2023年8月10日
百科VIP
未登录
无广告阅读
免验证复制
1年VIP
¥ 9.9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支付宝
PayPal
购买数量:
1
应付金额:
9.9
汇率换算:
1.32
美元(USD)
  • 美元(USD)
  • 加元(CAD)
  • 日元(JPY)
  • 英镑(GBP)
  • 欧元(EUR)
  • 澳元(AUD)
  • 新台币(TWD)
  • 港元(HKD)
  • 新加坡(SGD)
  • 菲律宾(PHP)
  • 泰铢(THB)

按当月汇率换算,

包含手续费

打开手机微信 扫一扫继续付款
立即开通
PayPal支付后,可能会遇到VIP权益未及时开通的情况,请您耐心等待,或者联系百科微信客服:mbalib888。
温馨提示:当无法进去支付页面时,可刷新后重试或更换浏览器
开通百科会员即视为同意《MBA智库·百科会员服务规则》

支付成功

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4个条目

筱原两基准理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莜原双基准)

目录

[隐藏]

两基准理论概述[1]

  两基准理论是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的简称。1957年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提出的规划产业结构的两个基本准则。

  1.收入弹性基准

  产品的收入弹性,就是指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产业的产品(某一商品)需求的增加率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之比。

  

某一产业的产品收入弹性系数=

某一产业的产品的需求增加率
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


  通过对收入弹性系数的观察,生产高收入弹性产品的产业由于人均收入的增加对其需求增加将较多,从供求关系同价格的关系看,需求高增长的产业就较易维持较高的价格,从而获得较高的附加价值。这必将使这些产业在产业结构中能够占有更大的份额。一般他说,农产品的收入弹性持续低于工业品的收入弹性;轻工业产品的收入弹性又不断低于重工业产品。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不同产业的产品,其收入弹性是不同的。因此产品的收入弹性可以揭示:1.工业结构在某一时点上变化的趋势和方向;2.各工业部门在不同时点上的阶段性和结构性的变化。因而产品的收入弹性是一个判定某产业发展前景和对经济牵动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2.生产率上升率基准

  生产率上升较快的产业,即技术进步速度较快的产业,大致和该产业生产费用成本)的较快下降是相一致的。同时这一产业也是投入产生效率较高的产业,其受有限资源的限制也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这一产业就可能在相对国民收入上占有越来越大的优势,资源要向这个产业移动。因此,具有较高生产率上升率的部门将在产业结构中占有更大的比重。一般来说,工业比农业、重工业比轻工业、组装加工工业比原材料工业在生产率上升率上逐渐形成越来越大的优势。因而“生产率上升率”是主导产业选择的另一个重要基准。

  从以上分析可见,产品的收入弹性基准是基于社会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而言的,生产率上升率是从社会供给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来说的,二者不是孤立无关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首先,从供给方面看,如果仅有较高的技术进步率,未必能支持较高的生产率上升率,较高的生产上升率是以较好的销售条件为基础的,也就是说要以不断扩大的需求为基础。如果生产费用的下降与价格下降同步,则劳动生产率也不会上升。其次,从需求方面看,收入弹性较高的部门,意味着它有广阔的市场,广阔的市场是大批量生产先决条件。而工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和大批量生产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同时,大批量生产带来的生产成本下降又是扩大需求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也正因为两个基准之间这种内在联系,两者表现的特性是一致的,要么都高,要么都低。

  七十年代,日本规划产业结构的基准在保留产品的“收人弹性”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外,又加了两条。即:“防止速度密集基准”和“丰富劳动的内容基准”。

  综上所述,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可概括为:需求收入弹性大;供给弹性大;劳动生产率高;能体现技术进步的发展方向;对相关产业的波及带动作用强;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某一产业如果大致符合这些基准,便有发展前途,才有“资格”成为主导产业。

两基准理论的基本前提

  收入弹性基准要求把积累投向收入弹性大的行业或部门,因为这些行业或部门有广阔的市场需求,便于利用规模经济效益,迅速地提高利润率;生产率上升基准要求积累投向生产率(指全要素生产率)上升最快的行业或部门,因为这些行业或部门由于生产率上升快,单位成本下降最快,在工资一定的条件下,该行业或部门的利润也必然上升最快。 两基准理论以下列条件为基本前提:

   1)基础产业相当完善,不存在瓶颈制约;或者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瓶颈制约,但要素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资源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向颈瓶部门转移,尽快缓解瓶颈状态。

  2)产业发展中不存在技术约束

  3)不存在资金约束。如果上述条件不存在,两基准理论就未必成立,利用俩个基准理论选择优先发展产业也未必比可行。

收入弹性基准分析法[2]

  日本著名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1957年进行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时,提出了需要引入需求收人弹性基准与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即在学术界广为流传的“筱原两基准”分析法。运用收入弹性基准来考察该产业是否适合作为主导产业。

  其表达公式如下[3]:

  e_i={\frac{\Delta Q_i}{Q_i}}\Bigg/{\frac{\Delta Y}{Y}}  (i=1,2,3)

  其中,ΔQi表示县域内第产业经济总量的变动情况,\frac{\Delta Q_i}{Q_i}为第产业产值的变动率;ΔY表示该县域内国民收入的变动情况,\frac{\Delta Y}{Y}为国民收入的变动率。

  如果ei>1时,表明该产业的发展会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进一步扩大,因而可以考虑选择该产业作为县域内的主导产业;反之,如果ei<l时,表明该产业的发展会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进一步萎缩。因而不可以作为县域内的主导产业。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邬义均 邱钧.产业经济学
  2. 胡良益.安徽省县域经济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J].池州学院学报,2011(6)
  3. 关爱萍,王瑜.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J]统计研究,2002(1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筱原两基准理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告MBA智库百科用户的一封信
亲爱的MBA智库百科用户: 过去的17年,百科频道一直以免费公益的形式为大家提供知识服务,这是我们团队的荣幸和骄傲。 然而,在目前越来越严峻的经营挑战下,单纯依靠不断增加广告位来维持网站运营支出,必然会越来越影响您的使用体验,这也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此,经过审慎地考虑,我们决定推出VIP会员收费制度,以便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优质的内容。 MBA智库百科VIP会员(9.9元 / 年,点击开通),您的权益将包括: 1、无广告阅读; 2、免验证复制。 当然,更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您对百科频道的支持。诚邀您加入MBA智库百科VIP会员,共渡难关,共同见证彼此的成长和进步!
MBA智库百科项目组
2023年8月10日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编辑收藏夹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