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第一次石油危机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于当年12月宣布收汇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击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此次危机被称为第一次石油危机

  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的背景

  石油危机是指经济危机在世界石油领域的一种表现。所谓经济危机是指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衡或产生剧烈震荡。1950~1973年期间,原油价格被七大公司人为地压得很低,平均每桶约1.80美元,仅为煤炭价格的一半左右。经过OPEC的斗争,到1973年1月才上升到2.95美元一桶。产油国对资本主义旧的石油体系,特别是价格过低很不满。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急剧增长,但是,西方石油公司却不肯对主要生产石油的发展中国家的提价要求作出让步,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大有剑拔弩张之势。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因为当时,包括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西欧和日本用的石油大部分来自中东,美国用的石油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中东。石油提价和禁运立即使西方国家经济出现一片混乱。提价以前,石油价格每桶只有3.01美元,两个月后,到1973年底,石油价格达到每桶11.651美元提价3~4倍。石油提价大大加大了西方大国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引发了1973~1975年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发展历程[1]

  阿拉伯国家石油武器的使用是与其政治要求联系在一起的。根据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中东形势的发展脉络,石油危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大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这个时期主要是通过运用石油武器要求美国等支持以色列的国家放弃其既有立场,压以色列改变对阿拉伯国家的政策、退出其所占领的阿方领土。第二个阶段则是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即在解决第四次中东战争的余波过程中石油武器的使用。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阿拉伯国家除了继续要求以色列退出所占领土、恢复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益之外,其主要目的在于压美国推动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的谈判取得进展。因此,石油武器的使用主要是围绕美国等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展开的。

  1.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的石油斗争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产油国开始利用石油作为实现阿拉伯国家作战目的的另一种武器。阿拉伯国家使用石油武器的原则是“不对自己的朋友造成伤害”,而其目的即在于通过运用石油武器迫使美国等国家放弃支持以色列的立场,压以色列彻底从1967年6月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中撤出,恢复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从总体上来说,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的最初阶段,尽管阿拉伯产油国同意使用石油武器,但尚未形成有力而一致的举措,从而未形成钳制美国和以色列的有效力量,这也是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美国对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禁运未予重视的原因。

  1973年10月14日美国向以色列空运武器的公开化、19日美国向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成为阿拉伯产油国逐步采取提高油价、削减产量及石油禁运等措施的拐点。在美国军援以色列的行动公之于众之后,沙特、科威特、伊拉克等6个海湾产油国于10月16日在科威特城召开会议,决定将轻原油价格提高17%,即提高到每桶3.65美元。石油公司认为,产油国单方面决定石油牌价势必会对消费国的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也会造成未来油价的不稳定。事实上,这仅仅是石油危机的开始,随之而来的产量削减、石油禁运进一步将石油危机推向高潮。17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科威特城举行会议,决定各成员国每月减产5%。18日,沙特决定立即将石油产量削减10%。阿联酋、利比亚、卡塔尔等国也先后进行了相应的产量削减。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住美国的援以行动,19日,尼克松政府决定向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军事援助。此时埃及军队正陷于困境,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也正处于以色列的进逼之下,因此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成为促成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石油禁运的动因。鉴于战争爆发后西方各国的不同立场,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将西方国家分为三类进行选择性禁运:第一类是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和荷兰,对其实行完全禁运。从10月18日到31日,大多数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对美国和荷兰实施了石油禁运。第二类是享有特许权的国家。由于英法两国早在10月18日之前就表明了不支持以色列和美国的立场,因此英法享有出口特许权,不受出口削减限制。第三类为欧共体的其他国家和日本,对其将每月减少出口5%。从10月6日战争爆发到26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采取了提高油价、削减产量及实施禁运等令世界石油市场交错跌宕的措施,但这并没有改变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政策。因此,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阿拉伯国家继续使用石油武器,试图以此实现战场上未能达到的目的。

  2.战争结束后石油武器的运用

  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为实现埃及、叙利亚与以色列的谈判,阿拉伯国家继续运用石油武器来施加政治压力。1973年11月4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科威特城再次宣布,各成员国一致同意在9月份产量的基础上削减25%,到12月则将继续削减5%,但这不会影响到对阿拉伯国家友好的国家的出口份额。到1974年1月,阿拉伯产油国的原油产量从预期的每天2230万桶,下降到1790万桶,下降幅度为19.7%,比1973年9月的产量下降了11.8%。除了以上措施外,石油输出国组织还采取了令世界石油市场更为激荡的措施:提高油价。1973年12月22—23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各成员国的部长,在德黑兰决定将石油价格由每桶5.12美元提高到11.65美元。基辛格称之为“第二次石油冲击”,是“20世纪的关键性事件之一”;石油输出国组织在48小时内的决定,就使美国、加拿大、西欧和日本一年多支付400亿美元。面临空前能源压力的西方国家,纷纷表明自己的立场。

  1973年11月6日,欧共体的9个成员国在布鲁塞尔发表共同声明,要求以色列结束对阿拉伯国家领土的占领。日本政府也发表声明,强烈反对以色列继续占领阿拉伯国家的领土。而对于美国提出的旨在缓解石油供应压力的建立国际能源行动组织的建议,西欧各国及日本都反应冷淡。事实上,在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后,美国就对石油危机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的评估,如何解决石油危机也成为尼克松政府外交决策的主要内容。而阿拉伯方面所关心的阿以和平问题却成为美国解除石油危机的筹码,这也使基辛格在促进阿以和解方面仅限于原则问题而非具体方案的探讨。进入1974年后,伴随石油危机的进一步发展与埃及和以色列的和平谈判陷于僵局,基辛格看到了解决石油危机与实现脱离接触的机会,这促成了基辛格的穿梭外交,也最终实现了埃及、叙利亚与以色列的脱离接触及石油危机的解决。

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

  1.对发达经济体的影响

  这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等少数依靠廉价石油起家的国家产生极大冲击,加深了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1974年的经济增长率,英国为-0.5%,美国为-1.75%,日本为-3.25%。但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数百亿石油美元流向中东据统计,仅提价一项,就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

  经过这次石油危机,西方各国普遍强烈感到了石油对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同时也普遍感受到了过去那种把一国的石油生产、供应、提炼和销售等活动主要听凭少数一体化的大跨国石油公司主宰的做法已经不能再适应新的形式了。这些公司,即使是在本国注册甚至本国政府在其中拥有大量股份的公司,但由于他们在世界各国有着错综复杂的多方面的利害关系,在关键时刻往往也并不是能为本国利益服务的。因此,西方各国普遍大幅度地修改了各自的石油政策,大大加强了对本国的石油资源、生产、供应、销售和市场的控制,加强对外国石油公司的管理和限制。这期间,日本、韩国、加拿大、英国、丹麦、挪威、马来西亚、苏联等国纷纷成立了国家石油公司。到二十世纪末先后诞生了100多个国家石油公司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西方经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新的石油危机,1974年2月11日~12日,在美国倡议下,13个国家聚集于华盛顿,召开石油消费国会议,决定成立能源协调小组。后来成立国际能源机构,该机构的主要职能是促进其成员国建立应急石油储备或称战略石油储备;协调突发事件引起石油供应中断时成员国之间的石油调配问题。

  2.对中东的影响

  自从发现石油以来,中东人的命运就开始改变了。特别是经过这次石油危机之后,巨额财富潮水般涌入中东,仿佛一夜间,中东产油国就从赤贫过渡到了暴富。全球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的政府财政收入,1971年只有14亿美元,而石油危机爆发后已超过1000亿美元。随着石油美元滚滚而来,中东产油国过去几十年间以令人难以置信的资金投入和超过寻常的建设规模,开始了全方位的经济大开发,大幅增加国家福利待遇。如今,这一地区现代工业初具规模,沙漠农业搞得有声有色,现代化城市拔地而起,高等级公路四通八达。由于财政收入增加,中东产油国近年来纷纷把财政盈余用于偿还国内债务和建设基础设施。在沙特和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外国企业参加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开工,项目融资的资金需求十分庞大。在沙特阿拉伯,单是电力项目,今后十余年就需要1000亿美元资金。富裕的海湾国家是其它阿拉伯国家出口商的最大市场,也是其它阿拉伯国家资本和投资的主要来源。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刘合波.王黎.生存资源与国际危机:第一次石油危机探析.国际论坛,2012年7月第14卷第4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Lin,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第一次石油危机"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