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林业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立体林业就是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在造林经营中,合理配量上、中、下植物成层结构,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使生态生产力水平具稳定性、持久性;并考虑时间上形成长经营、短利用,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使经济生产力水平力求最大。[1]
立体林业的主要特征[2]
1.多层次:立体林业的主体是林木,林木上层为乔木、中层是灌木、下层是草本植物、地被物、枯枝落叶、真菌、苔藓。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各得其所,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群落。
2.多结构:从生产角度看。生产结构即有采掘运输、机械修造、加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又有土壤、气象、栽培、植保等农业生产性质,但又不同于工业和农业,具有经营周期长、收益慢的特点。
3.多品种:森林能满足社会各种不同的需要。因此林业产品具有多样性,有各种不同的树种和品种木材,林付产品的果实、种子、蘑菇、浆果、松脂和技术工艺原料、药材、狩猎品等等。
4.多效益:森林不仅满足国民经济对木材的需要,还要培育森林和组织利用森林的多种效益,而森林又具有社会效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又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维护生态平衡的多种效益。
5.多行业:林业具有广泛社会性。包括采伐运输、机械制造;农业(种植业、养植业)兵(武警、公安)学(企业办学)商等。一个林业局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因此它不同于工业也不同于农业,是独立的又是综合的特殊行业。
基本的立体林业模式[1]
(一)乔木混交模式
即以两种以上的乔木树种混交,选阴阳性树种搭配,配置复层林相,充分利用光能和营养空间,以提高林木生长量。如浙江丽水地区实验林场,在马尾松中混交营造中性偏阴阔叶树木荷结果表明这种乔木混交结构可明显提高林地生产力
(二)乔灌混交模式
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乔灌木混交。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多选此模式。乔灌结合,上下立体配置,深浅根系搭配,使地上雨水缓缓进入林地,地下深浅根系网状交错,固土保肥,涵养水源。还需指出,灌木的效用不仅能直接提供编织材料和饲料,而且还能通过营养元素的短途循环,起积蓄养分,减少土壤营养元素淋溶流失,并辅助乔木生长。
(三)林药间作模式
在林下栽培药用价值高,能耐荫的中草药,既是以短养长的好办法,又是林农致富的有效措施。天麻、贝母、白术、山茱萸、穿地龙等在我国分布面广,经济价值高,均可实行林药问作。
(四)林苗间作模式
在一些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带采用大株行距营造速生丰产林、母树林或经济林,进行全面整地,林下育苗。这样,既可以耕代抚,又可以短养长,同时又节约了某些树种幼苗期搭荫棚的费用。
(五)林粮间作模式
这种模式历来被林农认可,实践中随处可见,凡林中套种了粮食或经济作物,林木长势都比较好,特别在经济林未挂果前套种豆类、油料作物,可明显促进林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