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同原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社会认同原理指人们经常依靠其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人们乐于参照相似人的行为。
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某某时间某某街道,某某受害者正遭受某某强盗的迫害,周围有数百人观看,但是都无动于衷,连一个电话都不肯帮忙拨打…这样的新闻一出来,我们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会是“现在的人真冷漠”,所有的媒体也会用同一个标题:城市人都变冷漠了吗?没错,我们都认为人们是变冷漠了。
然而,有研究却表明:类似此种情况,若是只有一个旁观者在场,那么受害者获救的几率会增加好几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西奥迪尼先生在《影响力》书中写道:第一个原因是周围有其他人可以帮忙时,个人要承担的责任就减少了。因为人人都想着会有别人帮忙,结果人人都没有帮忙。第二个原因是建立在社会认同原理上,每一个人都镇定自若地观看其他人的行动,并想参照他人的做法行动,因为人的潜意识里认为大多数人做的就是正确的(这里便出现了大多数人观看就是正确的观念)。但是人们却忘记了其他旁观者恐怕也正在寻找“社会认同”,虽然每个人看起来都那么镇定自若,但都是假的,人是很善于伪装的。
- 别人看天空,你也看了看天空,
- 别人在排队,你也去排队;
- 别人在炒股,你也开始炒股;
- 别人在加班,你也开始晚回家;
- 别人都懒惰,你也开始不勤奋;
- ……
募捐和销售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组织的募捐箱里会放上一些钱,就是为了给后来的人留一个印象,认为这就是就是正确的。销售员在推销的过程中会多多提到已经有很多很多客户购买了自家产品,形成对客户的社会认同。销售励志顾问卡维特·罗伯特在销售学员的建议中准确总结了社会认同原理:95%的人都爱模仿别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发动起行为,所以要想把人说服,我们提供任何证据都比不上别人的行动。
学游泳
一个三岁的小孩子他并不怕水,但是没有游泳圈他总是不敢下游泳池,无论家长怎么哄他羞他,他还是不敢放弃游泳圈。家长白白忙活两个月都无济于事。就在这个是时候,他参加了一次户外运动,包括游泳。活动结束时,家长去接他,惊讶的看到他从跳板緃身一跃跳进了游泳池,然后顺顺当当的从水里露出了脑袋,这位家长兴奋的说“你学会游泳了?太了不起了,你怎么今天不在需要游泳圈了呢?”然后孩子若无其事的回答:“我都三岁了,汤米也三岁,既然汤米可以不带游泳圈,我想我也可以”。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所以社会认同原理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尤其是我们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
小悦悦事件
2011年11月广州发生的小悦悦被车辗压后,路过19人竟无一人主动上前关注一下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伸出救援之手。新闻报导以后,无人不责备路人的冷漠与事不关已;事实上,这样的事件并不鲜见,书中记载,发生在纽约皇后街晚间一女子被凶手追杀,其呼救声被该区38位住户忽略,其间无一人出手相助或拿起电话报警。
这些例子有个相同的情境,即使后面的人发现现场有异样,比如小女孩倒地,晚间女子的大声疾呼,如果看见前面的人或周围的人没有任何其他的反应,自己也会选择同样的反应即不作为,所以整体性上表现出众人的冷漠,对他人生命及安全的漠视。
社会认同原理认为,即使人觉查到周围的异样,多数人也会在观察,侧耳倾听了周围人的反应后在作出自己相应的反应,以避免在公众场合作出令人尴尬的举动。
社会认同原理当然不仅仅指这一方面,本文特别提及这一点是想提醒大家,当我们在公众场合遇到危险时,为避免社会认同原理造成的被冷漠视之,唯一的办法是,采取措施消除社会认同原理带来的不确认性,在我们还有意识和行为能力之前,确定地准确地告诉某个具体的人你需要他做什么,比如看着某个在场的人说“穿蓝色格子的,打120”。当个人被明确指定赋予某种责任,往往能被有效执行,从而使需要帮助的人得到求助。
社会认同原理指人们经常依靠其他人的行为来决定自己应该怎么做,人们乐于参照相似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