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灰色系统预测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灰色系统法)

目录

什么是灰色系统预测法

  灰色系统预测法是指对一些行为效果已知、而产生行为的原因较模糊的抽象灰色系统的预测方法。所谓灰色系统是介于白色系统黑箱系统之间的过渡系统,一般地说,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都是灰色系统

灰色系统预测主要包括

  灰色系统预测主要包括:

  1.数列预测,即对系统行为特征值的预测。

  2.激励预测,即对在一些突然性因素影响下的行为特征值的预测。

  3.突变预测,即对系统的行为特征值超过一定限度而造成“突变”的时间的预测。

  4.季节突变预测,即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突变的预测。

  5.拓展预测,是对不规则波动系统的行为特征的波形的预测。

  6.系统预测,是一种综合预测,即先用不同模型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一组模型,然后再进一步采用模型来表示诸模型组之间的关系,得到一个复合模型来进行预测。

灰色系统预测法的特点

  该预测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 用累加生成拟合微分方程,符合能量系统的变化规律;

灰色系统预测法的建模方法和过程

  (1)数据处理。假设给定原始时间数据序列为:

X^{(0)}=(x^{(0)}(1),x^{(0)}(2),\cdots,x^{(0)}(n))    (4-40)

  这些数据表现为:量少、无规律、随机性强、波动明显等。此时,将原始数据列进行一次累加生成1-AGO,获得新的数据列:

X^{(1)}=(x^{(1)}(1),x^{(1)}(2),\cdots,x^{(1)}(n))    (4-41)

  式中,X^{(1)}(i)=\sum_{k=1}^i x^{(0)}(k)(i=1,2,\cdots,n)。由于新生成的数据列为一条单调增长的曲线,增加了原始数据列的规律性,弱化了其波动性。

  (2)建立微分方程。灰色系统建模思想是直接将时间序列转化为微分方程,从而建立抽象系统的发展变化动态模型,简记为GM。GM(1,1)模型的原始形式为:x(0)(k) + ax(1)(k) = b,其中,G表示Grey,M表示Model,1表示1阶方程,1表示1个变量,a和b为参数。设

Z^{(1)}=(z^{(1)}(2),z^{(1)}(3),\cdots,z^{(1)}(n))   (4-42)

式中,z^{(1)}(k)=\frac{1}{2}(x^{(1)}(k)+x^{(1)}(k-1)),则称

x(0)(k) + az(1)(k) = b        (4-43)

为GM(1,1)模型的基本形式。

  若\widehat{a}=(a,b)^T为参数列,且

X_n= \begin{bmatrix} x^{(0)}(2) \\ x^{(0)}(3) \\ \vdots \\ x^{(0)}(n) \end{bmatrix}B= \begin{bmatrix} -z^{(1)}(2) & 1 \\ -z^{(1)}(3) & 1 \\ \vdots & \vdots \\ -z^{(1)}(n) & 1 \end{bmatrix}      (4-44)

则灰色微分方程式(4-44)的最小二乘估计参数列满足:

\widehat{a}=(B^{T}B)^{-1}B^{T}Y   (4-45)

  设非负序列X(0)和1-AGO序列X(1)如式(4-41)和式(4-42)所示,其中Z(1)X(1)的紧邻均值生成序列,如式(4-43)所示,{(a,b)}^T={(B^{T} B)}^{-1}B^{T} X_n

则称\frac{dx^{(1)}(t)}{dt}+ax^{(1)}(t)=b  (4-46)

为灰色微分方程式(4-44)的白化方程,也叫影响方程。进行物流预测时,常常采用该白化方程。

  (3)参数估计a和b。具体公式为式(4-45)和式(4-46),其中式(4-45)结合式(4-43)代入得

X_n= \begin{bmatrix} x^{(0)}(2) \\ x^{(0)}(3) \\ \vdots \\ x^{(0)}(n) \end{bmatrix}

B= \begin{bmatrix}  -\frac{1}{2}(x^{(1)}(1)+x^{(1)}(2)) & 1 \\  -\frac{1}{2} (x^{(1)}(2)+x^{(1)}(3)) & 1 \\ \vdots &\vdots \\  -\frac{1}{2}(x^{(1)}(n-1)+x^{(1)}(n)) & 1 \end{bmatrix}  (4-47)

{(a,b)}^T={(B^{T} B)}^{-1}B^{T} X_n      (4-48)

把式(4-47)代入式(4-48)可得a和b的值。

  (4)预测模型。白化方程式(4-46)的解也称时间相应预测值,具体为:

x^{(1)}(t)=(x^{(1)}(0)- \frac{b}{a})e^{-a(t-1)}+ \frac{b}{a}  (4-49)

  GM(1,1)灰色微分方程式(4-43)或式(4-46)的时间相应序列为:

    \widehat{x} ^{(1)} (k+1)=(x^{(1)}(0)- \frac{b}{a})e^{-ak}+ \frac{b}{a}k=1,2,\cdots ,n    (4-50)

  取x(1)(0) = x(0)(1),则

\widehat{x} ^{(1)} (k+1)=(x^{(0)}(1)- \frac{b}{a})e^{-ak}+ \frac{b}{a}k=1,2,\cdots ,n    (4-51)

  (5)还原模型。最后由于灰色系统理论建立的是累加数据的模型,因此我们必须对累加的数据进行还原,得到还原模型:

\widehat{x} ^{(0)} (k+1)=\widehat{x} ^{(1)}(k+1)- \widehat{x} ^{(1)}kk=1,2,\cdots ,n    (4-52)

  GM(1,1)模型的综合预测模型为:

\begin{cases} {\widehat{x} ^{(1)} (k+1)=(x^{(0)}(1)- \frac{b}{a})e^{-ak}+ \frac{b}{a} , k=1,2,\cdots ,n} \\ {\widehat{x} ^{(0)} (k+1)=\widehat{x}^{(1)}(k+1)- \widehat{x}^{(1)}k , k=1,2,\cdots ,n }\end{cases}

灰色系统预测法的模型检验

  设原始序列为式(4-41),相应的预测模型序列为:

\widehat x ^{(0)}=(\widehat x ^ {(0)} (1),\widehat x ^ {(0)} (2),\cdots , \widehat x ^ {(0)} (n))

  残差序列为:

\varepsilon ^ {(0)}=(\varepsilon ^ {(0)} (1),\varepsilon ^ {(0)} (2),\cdots ,\varepsilon ^ {(0)} (n))

=(x^{(0)}(1)-\widehat x ^ {(0)} (1),x^{(0)}(2)-\widehat x ^ {(0)} (2),\cdots ,x^{(0)}(n)-\widehat x ^ {(0)} (n)

  (1)残差检验。按预测模型计算\widehat x^{(1)}(k),并将\widehat x^{(1)}(k)累减生成\widehat x^{(0)}(k),然后计算原始数据x(0)(k)与预测值\widehat x^{(0)}(k)的绝对误差序列和相对误差序列:

\varepsilon ^{(0)}(k)=|x^{(0)}(k)- \widehat x ^{(0)}(k)|,k=1,2, \cdots ,n (4-53)

\Delta_k=\frac{\varepsilon ^{(0)}(k)}{x^{(0)}(k)} \times 100%,k=1,2, \cdots ,n (4-54)

  对于k \le n,称\Delta_k=\left| \frac{\varepsilon ^{(0)}(k)}{x^{(0)}(k)} \right|为k点模拟相对误差,称\bar \Delta= \frac{1}{n} \sum_{k=1}^n {\Delta_k}为平均相对误差;称1-\bar \Delta为平均相对精度,1 − Δk为k点的模拟精度(k=1,2,\cdots ,n)。给定α,当Δ < αΔk < α成立时,该模型为残差合格模型。

  (2)后验差检验。第1后验指标为方差比C=\frac{S_2}{S_1},对于给定的C0 > 0,当C < C0时,称模型为均方差合格模型。第2后验指标为小误差概率p=P(|\varepsilon (k)-\bar \varepsilon| < 0.674  5S_1),对于给定的p0 > 0,当p < p0时,称模型为小误差概率合格模型。

  上述式中:S1位原始序列标准差;S2为绝对误差标准差;\varepsilon (k)为预测误差;\bar \varepsilon为其均值;p=m/n(m为小于上述条件的误差个数)。通过检验的标准为精度等级月消越好,4级为不通过,精度等级如表4-8所示。

表4-8  精度检验等级参照表
精度等级
1
2
3
4
相对误差 α
<0.01
<0.05
<0.10
\geq 0.20
关联度\varepsilon_0
>0.90
>0.80
>0.70
\leq 0.60
小误差概率p
>0.95
>0.80
>0.70
\leq 0.70
方差比C
<0.35
<0.50
<0.65
\geq 0.65

  虽然GM(1,1)模型在预测方面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但并不是所有的数据序列都能建立GM(1,1)模型。在建立GM(1,1)模型之前,数列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

  1)数据序列要满足准光滑性条件,光滑比\rho (t)=\frac{x(t)}{ \sum_{i=1}^{t-1} x(i) }<0.5为准光滑性检验条件;

  2)数据序列必须满足灰指数规律,序列的变化速度不能太快,级比\delta ^{(1)}(t)=\frac {x^{(0)}}{x(t-1)} \in [1,1.5)为准指数规律检验条件。

  对于满足准光滑性条件和灰指数规律的序列,可以建立GM(1,1)模型。一般非负系列累加生成后,可以得到光滑序列,非负光滑序列累加生成后,都会减少随机性,呈现出近似的指数增长规律。原始数列越光滑,生成后的指数规律也越明显。因此保证数列光滑性是生成指数的关键。对于非光滑或震荡数列,一般经过二级弱化算子作用后就能变成为光滑数列。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林晓辰,欧阳紫陌.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灰色系统预测法"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