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渐伐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渐伐(Shelterwood Cutting)

目录

什么是渐伐[1]

  渐伐是把林分中所有成熟林木,在一定期限内(通常不超过一个龄级)分几次采伐完的一种采伐方式。

渐伐的发展[2]

  渐伐在四百多年前产生于德国。最原始的渐伐方式,只进行二次,第一次采伐大部分的林木,留下少量的林木,以便天然下种。以后鉴于保留木风倒严重和幼苗易受冻害的情况,逐渐增加了渐伐次数。1791年哈尔提希(G.L.Hartig)总结了当时德国橡胶树林和水青冈林的采伐经验,正式提出三次采伐,即下种伐、受光伐、后伐。这种方式不仅应用于阔叶林,而且也应用于针叶林。为了防止保留木的风倒危害,以后又发展为带状渐伐。群状渐伐出现较晚,它是由盖耶尔(K.Gayer)为了避免因采用皆伐造成的土壤退化、霜害和雪害而提出的。

渐伐的特征[3]

  渐伐的基本特征是:

  • 在采伐过程中留有较多的母树提供种源,更新效果比较好;
  • 渐伐适合大多数林木均达到采伐年龄的同龄林(包括相对同龄林)中应用;
  • 渐伐以后,形成的林分基本上仍为同龄林,林木间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期。

  不同地区林况、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不同,不同林分、不同树种更新要求也存在着差异,所以渐伐有多种采伐方式。

渐伐的步骤[3]

  对于生长正常、林相较好、郁闭度较高的成熟林分宜采用典型渐伐。典型渐伐分4次将成熟林木全部采伐完。这4次分别为预备伐、下种伐、受光伐和后伐。每次采伐均应按一定的更新要求进行。

  1.预备伐。在成熟林分中为更新准备条件而进行的采伐。应在郁闭度大、树冠发育较差的林分中进行,及林木密集而抗风力弱和活、死地被物层很厚妨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林分中进行。首先伐去病腐和生长不良的林木,目的是为促进伐区上保留的优良林木的结实,加速林地死地被物的分解,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为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创造条件。一般伐去林木蓄积的25%—30%,采伐后林分部闭度应降到O.6—0.7,如果成熟林林分平均郁闭度为0.5—0.6,则不必进行预备伐。进行过系统间伐抚育的林分,到成熟期林分已适当疏开,也不必进行预备伐。

  2.下种伐。预备伐几年后,为了疏开林冠促进结实和创造幼苗生长的条件而进行的采伐。下种伐最好结合种子年进行,这样可以使更新所需的种子尽量多地落在渐伐林地上。伐后可在林冠下进行带状或块状松土,增加种子与土壤的接触机会。下种伐的采伐强度一般为1O%—25%,伐后林分郁闭度应保持0.4—O.6,以保护林冠下的幼苗免受高温、早晚霜和杂草的危害。如果伐前林分郁闭度只有0.4—O.5,并且目的树种的幼苗、幼树已有足够数量,就可以不进行下种伐。预备伐到下种伐的间隔期,主要取决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一般耐荫树种可长些(5—6年),喜光树种可短些(3—4年)。

  3.受光伐。受光伐是给下种伐后生长起来的幼树增加光照而进行的采伐。下种伐之后,林地上逐渐长起许多幼苗、幼树,它们对光照的要求越来越多,但此时幼树仍需一定的森林环境给予保护,因此林地上还需保留少量的林木。采伐强度可为1O%—25%,伐后郁闭度保持在0.2—0.4。这一期间采伐强度可以适当提高,因为保留较多林木至后伐时,对幼苗幼树的损害将会增加。从下种伐到受光伐的间隔期,如林下的幼苗、幼树为耐荫树种,生长缓慢,对高低温差等不良气候因素比较敏感,需要较长时间(4—6年);如林下的幼苗、幼树为喜光树种,抵抗力强,幼苗、幼树生长迅速,如油松、落叶松,间隔期可以短些(2—4年),甚至可以将受光伐省略,直接进行后伐。

  4.后伐。受光伐后3—5年,幼树由于得到充足的光照生长加速,这时老树继续存在,已经成为幼林生长的障碍,因此需要将林地上的所有老树全部伐去,这就是后伐。此次采伐不得延迟,因为幼林逐渐接近或达到郁闭状态,且能抵抗日灼、霜冻和杂草的危害,已不需要老树的保护,且采伐推迟幼树越高,一幼树在伐木、集材过程中受害越大。在北方,可考虑在冬季进行采伐,以减少对幼树的伤害。

  渐伐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森林更新获得成功。为了不使林下幼苗、幼树的生长条件发生急剧变化,并使幼苗、幼树得到保护,一般应按典型渐伐的四个步骤将成熟木采伐完并实现更新。但在有的情况下,不一定按部就班分四次采伐完成熟木。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会对典型渐伐进行简化,省略掉其中的1次或2次采伐,而成为2次或3次采伐的简易渐伐。这要根据进行渐伐的林分状况和更新特点,决定采伐次数。如当林分郁闭度较低,林分已经开始大量结实,或者林下已生长大量目的树种的幼苗,这时就可将预备伐以至下种伐省去。当预备伐后林木较长时间不能大量结实,因而无法顺利地进行下种伐,而必须在林冠下进行人工更新时,也可以将下种伐省略,待人工更新幼树成活后,直接进行受光伐。同样,如果更新起来的幼树已经郁闭成林,或虽末郁闭,幼树已能抵抗裸露环境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危害,也可以将受光伐省掉,直接进行后伐。在上述情况下,不按照典型渐伐的4个采伐阶段逐次采伐,而以简易渐伐取而代之,不仅是非常必要和合理的,也可省工省力。另一方面,采伐次数越多,木材生产成本越高。所以,在实践中采用简易渐伐能够达到采伐更新目的时,就不采用典型渐伐。

  我国《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规定:上层林木部闭度较小,林内幼苗幼树株数已经达到更新标推的,可进行2次渐伐,第一次采伐林木蓄积量的5O%;上层林木郁闭度较大,林内幼苗幼树株数达不到更新标准的,可进行3次渐伐,第一次采伐林木蓄积量的30%,第二次采伐保留木蓄积的50%,第三次采伐应当在林内更新起来的幼树接近或者达到郁闭状态时进行。所以在身体力行的实际工作中,林业工作者要贯彻执行国家的规定。

渐伐的种类[2]

  依据伐区形状和排列方式不同,渐伐可分为均匀渐伐、带状渐伐和群状渐伐三种。

  1.均匀渐伐

  是在预定要进行渐伐的全林范围内,同时均匀地进行上述的各次采伐。采伐次数,典型均匀渐伐为4次,也可3次或2次。

  2.带状渐伐

  在山地林分中,为了防止伐后风倒危害,保持水土,渐伐伐区可成带状排列,将应伐林分区划成垂直于主风方向或平行于山地等高线的若干带状伐区。带状渐伐是按一定方向分带进行的,采伐方向应与害风方向相反,从背风面开始采伐。在第—个伐带上首先进行预备伐,其它带暂时保留不动。经过几年以后,第一个伐带进行下种伐,同时在相邻的第二个进行预备伐。再经过几年在第一个伐带进行受光伐的同时,于第二个伐带上进行下种伐,于第三个伐带进行预备伐。以后按渐伐的四个采伐阶段向前推移,直到全林伐尽为止。带状渐伐的伐带宽度可根据风害威胁程度、树种生物学特眭、坡度及土壤性质等情况来决定。一般可为树高的1—3倍。如果坡度过陡、风害严重或幼苗幼树需要较多的侧方庇荫以及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段,其伐带可窄些;相反,伐带可宽些。伐带过窄,集运材作业不便,损害幼树较多;过宽则失去带状渐伐的意义。典型带状渐伐为4次,但根据林分状况也可减为3次或2次。

  3.群状渐伐

  在准备施行渐伐的林分中,事先选好几个适当的基点(每公顷可选4—5个基点,每个基点面积0.02—0.05公顷),然后以基点为中心,按渐伐四个采伐阶段的顺序,逐渐向外扩大至全林。老林伐尽后,林地上形成若干个金字塔形的幼林树群。一般选择伐前更新较好的林窗作为基上,但同时要注意这些基点在全林分内分布均匀。基点的数目及大小,可根据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条件的特点而确定。如阳性树种或环境条件有利于更新,则基点的数目应该少些,而面积可大些;相反,基点的数目应该多些,而面积可小些。基点密,则更新期会缩短;相反,更新期要长。群状渐伐的次数,典型的为4次,也可根据林分状况进行3次或2次。群状渐伐的整个采伐和更新周期较长,一般3OO年,采伐结束时,基点的中央的幼林年龄也达到30—40年,然而各群的最外围林地上只是幼苗幼树。因此,群状渐伐后所形成的新林为龄级相差不大的异龄林。这与典型的渐伐是有区别的。

渐伐的评价[2]

  1.渐伐的优点

  一是对数量森林环境的破坏较轻,天然更新的种子来源比较充足;二是幼苗、幼树的生长条件比较好,对发挥森林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作用有利;三是比择伐作业容易集材;四是由于充分利用了伐前更新,因此比皆伐方式缩短了轮伐期。

  2.渐伐的优点

  一是受光伐和后伐损伤的幼树较多;二是林木稀疏强度较大时,容易发生风倒、风折和枯梢;三是难以用大型机械进行集材,而且技术要求较高,作业比较。

  应根据渐伐优缺点和地区条件因地制宜应用渐伐作业。一般在山地陡坡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地区,应采用渐伐。对于树种较多,准备采用天然更新方式时,也适宜渐伐作业。林下前更幼树较多时,更适合渐伐作业,并且采伐次数和采伐强度都应灵活掌握。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赵忠主编.第八章 森林培育 林学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
  2. 2.0 2.1 2.2 张晓旭,张宝臣.论森林渐伐的理论与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第10期).
  3. 3.0 3.1 刘淑杰.浅谈森林的渐伐更新[J].中国科技博览,2012,(第26期).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渐伐"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