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最后通牒效应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最后通牒效应

  最后通牒效应是指对于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人们往往是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才努力完成的情形。

  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这样的心理:对于一些不需要马上完成的任务,习惯于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时才去努力完成。这种习惯反映了人类的拖拉倾向,比如在从事一些活动时,总觉得准备不足,能拖就拖;但在不允许拖延的情况下,即使准备不够充分,也基本能够完成任务。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作“最后通牒效应”。

  教育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个班的小学生阅读—篇课文。实验的第一阶段,没有规定时间,让他们自由阅读,结果全班平均用了8分钟才阅读完;第二阶段,规定他们必须在5分钟内读完,结果他们用了不到5分钟的时间就读完了。这个实验反映了“最后通牒效应”对人们的心理促进作用。

最后通牒效应的相关案例

  这种心理效应可能反映了人类心理的某种拖拉倾向,即人们在从事一些活动时,总觉得预备不足,感到能拖就拖,但不能拖的情况下,例如当不答应预备的时候,或者已经到了规定的时间,人们基本上也能够完成任务。

  比如,4S店的汽车销售们通常会是月度考核机制,那么他们在月底的时候,都会倾向于拿出最好的价格来吸引客户;比如,大型IT设备的厂商销售们如果是基于季度考核机制的话,通常会在季度末,听到他们在着急的四处打电话,让出最大的利润空间。

案例一

  老派的谈判学家,赫布-科恩(Herb Cohen) 在他1980年的畅销书中讲了一个故事,他曾经被派到日本替公司和一家大型供应商谈判。

当他到达日本,代表日本企业与他谈判的两名职员已经在出口处迎接了。这两个人热情地接过科恩的行李,用高级轿车送他到已预定好的旅馆。路上,日本职员彬彬有礼地询问柯英,预定哪一天的班机回去,他们好预定汽车。科恩受到如此礼遇,自然从口袋里取出回程机票给日本人看,上面写着返程的时间。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因为无意中泄露了行程,让自己在谈判中陷入了被动的局面。

  在接下来的七天时间里,接待他的人带着他四处娱乐,旅游,吃饭,就是不开始谈判。直到最后两天,谈判才正式开始,到了最后一天,双方的谈判才真正进入主题,当谈到最重要的问题时,接科恩去机场的小轿车已经等在门口了。于是,最后的谈判只好在车里进行,双方在科恩去机场的路上,在车里,口头草草达成了谈判协议结果。

  当然,谈判的结果对美方非常不利,日本人因为巧妙运用了最后期限的技巧,大获全胜。

  当科恩回到美国后,他隐隐觉得沮丧,感到他被耍了,因为他在临走时为了成交,做了太大的让步。他回忆起来,如果再来一次,他绝不会告诉对方自己会待多久,他认为,别人知道他的时间底线,而他并不知道对方的,因此他被利用了。

案例二

  2004年,海地国家政府被推翻,社会动荡,犯罪猖獗,加勒比海地区的八百万人口中,每天就有8到10人被绑架,是全世界绑架案发生率最高的国家。此时,沃斯正被FBI任命为全球人质绑架谈判专家,在海地首府太子港任职,每天都收到大量的绑架报案。大家当时都认为这和海地当时动荡的政治局势息息相关。

  沃斯在这些案件的处理中发现了两个规律:

  一,周一似乎显得特别的忙碌。就好像绑匪们都在周一特别有干劲,特别想赶在所有人前面做出好的成绩。

  二,随着每天向周末逼近,似乎所有的绑匪们都越来越急的让你赶紧付钱。

  一开始,这听上去似乎很没道理,但当你仔细地去听那些绑匪和FBI救回来的人质怎么说,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些绑架案和所谓的政治争斗完全无关。这些匪徒就是很普通的流氓恶棍,他们心里就想着让你赶紧在周五前把赎金付了,他们好有钱在周末挥霍潇洒。

  一旦沃斯明白了这个模式,就明白了,本质上是绑匪自己给自己添加了一个“最后期限”,以此为依据,就能推导出两个很关键的信息,并加以利用。

  一,如果可以稍微拖延,让谈判能够进入周四或周五,那么绑匪会更倾向于成交。

  二,因为实际上在海地,一个周末最奢侈的开销也不可能用得了他们声称的赎金,比如15万美金,那么也就是说,实际上可能成交的金额会远远小于这个数字。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ixi,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最后通牒效应"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