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龄感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无龄感、无龄感生活
目录 |
无龄感,指的是人抛开自己年龄的约束,跟随着自己的心意,让自己保持并拥有一份与年龄无关的青春式追求的生活方式,由作家三盅2015年出版的无龄感三部曲系列丛书提出,他认为“生命只有疲倦时,而没有衰老时,人每天都要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定义自我、重塑自我,才能活的精彩。”[1]
无龄感并非盲目地不服老,而是指一种心理状态和生活态度。“无龄感”的人,往往不为年龄所束缚,能够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活力,对事物充满好奇并勇于尝试,去追求活得漂亮,活得精彩,不留遗憾。
“无龄感”生活,是指在年龄增长甚至老去后,仍然保持一种不为年龄所累,如年轻时一般的生活态度;“无龄感”的人认为,只要秉持对美好的追求,无论任何年龄,都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
“无龄感”作为一种健康生活状态的体现,是大家追捧的生活体验,在他们的身上,看不到衰老的痕迹,觉察不到心态的改变,有的只是对生活的勇敢追求和无限热爱。随着时间的流逝,日复一日,不仅没有使他们变老,反而在岁月中显现出一种越来越年轻的朝气和活力。
无龄感流行的原因[2]
- (1)语言经济原则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人类为了交际的方便,追求语言经济的原则,在保证完成语言交际功能的前提下,尽量用有限的语言表达出必要的信息,经济原则作为一个普遍原则存在于所有语言中,“无龄感”一次简短且易于理解。原本可能需要年轻、无瑕、透嫩等一系列形容来形容这种完美肌肤,现在一个词“无龄感”就足以概括这些特点,我们不难想到与“无龄感”有关的那一系列形容词,“无龄感”简单明了地表达出了说话者所要表达的语义内容。
- (2)“感”构词易被接纳
类词缀“感”构词能力很强,且具有类化功感。Dawkins认为,文化领域与生物领域一样,也存在类似基因的东西,把它称为“模因”。此前,我们已经熟悉“幸福感,存在感、新鲜感、安全感”等词。因此,在模因理论的作用下,在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上,与其相关的新词新语不断产生,“无龄感”一词应运而生。在“幸福感、存在感等”基础上类推,我们不难明白“无龄感”的语义,这对于语言受众来说,符合其认知模式和规律,更容易被人接纳,引起共鸣。在组词造句上,“无龄感”多作定语成分,如:“无龄感生活、无龄感男子天团、无龄感电眼、无龄感美肌”等。
- (3)健康生活理念的倡导
语言与社会共变,劲松认为“流行语的存在和流行是客观事实,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个语言现象”。社会的发展必然引起相关文化领域的变革,加速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词语的产生。当今社会,无不提倡健康生活,养生成了我们日常必修课,岁月可以让我们从青丝变白发,从少女变妇人,但是它却无法决定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当你对生活怀有激情时,生活也会回馈给你丰富的收获。
美国纽约韦斯切斯特县的道·波尔琼·林茨就是楷模。道·波尔琼·林茨坚持练瑜伽70 多年,如今已96 岁,是世界上年龄最大的瑜伽教练,还曾以此打破世界纪录,而她85 岁的时候又开始投入交际舞,一直保持年轻的心态。
王德顺可谓2014年起流行的“无龄感”生活方式的经典代表。2015年,白发苍髯却胸肌赫然的79岁老人王德顺,走上T台,向大众宣告:“鲜肉”消费,和年龄无关——这是一个可以老少通吃的“鲜肉”消费时代。
“无龄感”是指人生最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仅仅是人性回归的表现,更是富裕生活幸福本质一面的凸显。“无龄感”的人总是在不断往上走,阅尽人世,对一切依然保持足够的好奇。“无龄感”生活启迪人生该有自己的生活态度。并非30岁的年纪跨入到50岁的状态,而是坚持向上的生活态度,超越年龄的限制。70岁还挎上背包说走就走,按照自己的意愿玩转山山水水,或许才真的是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