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化投资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隐藏] |
什么是指数化投资[1]
指数化投资是指通过复制并跟踪某个证券价格指数,或按照证券价格指数的编制规则构建投资组合而进行的投资,其目标是获取与所跟踪的指数相关联的某一特定市场的基准收益率。使用指数化投资策略的管理人,并不试图通过证券的基本面分析来寻找价值低估的股票以获取超额收益,也不试图通过预测股票市场的未来走势来构造投资组合,而是以严格复制某个证券指数为投资目标。
指数化投资的起源[2]
指数化投资起源于“随机漫步”的投资理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研究者们发现,市场中那些众多所谓专家们精心挑选的组合投资的业绩,并不比随机选取一组股票的投资有更好的业绩,主张随机选择企业股票作为投资组合的“随机漫步”理论由此形成。
在研究者们观察这一现象并探讨其缘由和意义的过程中,以美国先锋投资集团的创始人约翰·鲍格尔等为代表的基金管理人创造出跟踪指数进行投资的方法,这种方法后来被人们称为指数化投资方法。
伯顿·麦吉尔的实证研究发现,指数化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高于所有基金的收益水平,年均达3个百分点之差,其长期复利收益差距巨大。这表明,组合投资必然获得投资收益,而且比所谓精选个股或频繁交易的炒作有更好的投资收益。
我国证券市场的指数基金运行时间较短,但仍然表现出优于所有基金投资业绩的结果和趋势,这同样表明,以组合投资的途径投资上市公司既安全又稳定。
不过,指数化投资方法对普通投资者来说也存在适用难题。市场上发布的大多数指数中所包含的企业数量较多,如沪深300指数是目前许多指数基金的标的对象,但选择300家企业构建投资组合,显然对一般投资人而言难以操作。
指数化投资的特点[1]
指数化投资的特点非常符合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管理的需要。个人账户基金比常见的基金更加关注投资的安全性和长期保值增值。一方面,个人账户基金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积累的资金是个人的“养命钱”,要保证未来的支付,因此投资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另一方面,个人账户基金具有长期储蓄的特点,个人从参加工作开始定期缴费到退休以后的支付,跨度长达20到30年,甚至40到50年的时间,会积累巨额的养老金资产,流动性要求也非常高。因此,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要务不是追求短期的快速上涨,而是保证流动性前提下的长期稳定增值。而指数化投资一方面通过高度分散化的投资组合规避了系统性风险,同时也倾向于较少的交易从而节约交易成本,因此长期看收益较主动投资策略更为稳定;另一方面复制指数意味着投资组合内要纳入大量的证券,所以也可以容纳巨额的长期投资资金,流动性较好。因此,指数化投资策略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其比较符合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要求。指数型投资和积极主动型投资策略比较。
指数化投资的优点[1]
实践证实,相对发掘个体证券价值,集中组合的积极主动投资策略而言,指数化投资策略有3个优势:(1)风险较小。证券市场的风险通常可以划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两大类。系统性风险即证券市场整体性波动带来的风险,也就是指数波动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是个股或个股所在行业和板块波动带来的风险。采用指数化方法投资,由于组合非常分散,可以基本消除非系统风险。相对于同时要承担两类风险的主动投资策略而言,指数化投资策略的风险大大降低。(2)运作费用较低。指数化投资过程中管理人的核心任务只是保证跟踪误差足够小,而不需要投人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个体证券基本面分析,更不主张频繁调整投资组合来“积极管理”,只有当指数的成分股发生调整时才进行相应的调整,所以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相对积极主动投资策略而言较低。而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足够低的费用可以带来可观的复利收益。(3)流动性好。由于指数构建的时候会包含大量的同类标的证券,所以指数化投资组合也非常分散,可以避免主动投资策略中由于持股集中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同时,指数化投资组合的主体多是大盘蓝筹股,本身流动性较好。因此,在投资者出现巨额赎回时,指数基金也可以在不影响价格的前提下快速变卖所持证券。所以流动性非常好,可容纳大量资金的进出。而主动型投资在资产达到一定规模以后,由于可选择证券的限制和买卖过程中对市场的冲击成本,通过主动选择获取超额收益的优势也会逐渐减弱,往往退化成打着主动投资名义的指数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