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印刷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手工印刷[1]
手工印刷是指从续物到收物、印版的上下移动、刮板刮印等均为手工操作。
手工印刷的起源[2]
早期的手工雕版印刷工艺,是把木材锯成小块,把字写在薄纸上,反贴于上,用刀雕刻,使笔划凸出在板上,然后蘸墨印刷。由于这种方法要用刷子,故称“印刷990这种方法比手写工效高,但浪费太大,一部书印好后,雕刻的字除再版别无用处。
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毕升发明了“活字版”,其法用粘性胶泥,制成四方形薄片,上刻单字,每一字一印,用火烧硬,叫“泥活字”。其工艺为先备好一铁板,上铺松脂或膜,铁板四周加铁框,在框内排好字,用火烤,待松脂烧化后压平、刷墨,即可印书。与这种方法近似的是木活字印刷,其法是先在板上刻好字,再把每字锯开,成单独活字,排版时把木字排在盒里,用竹片夹住,刷墨印刷。
元代出现了“套印”,即用黑、红两色印书。其法是用大小相同的两块木板,将要刻的字画按不同颜色要求分别雕刻,分两次印刷。由于印刷时两块板框要完全吻合,颜色套准,所以也叫“套印”或“套版”。
明末,在套版基础上又发展为更复杂的短板印刷,即把同一版面分成若干块大小不等的版面,根据需要刷不同颜色,逐块印到同一纸上,拼集成为一个整体,称为“木板水印”。
手工印刷的特点[3]
手工印刷的特点:操作设备便宜、简单;多种材料、形状的承印物都可进行手工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