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投资策略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成长投资策略是指另外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策略之一。一个公司的股票如果没有良好的发展或成长前景,也就失去了其内在价值的想象空间,也就没有真正的价值可言。通常,成长性投资者寻求公司股票具有高的盈利增长和销售额增长,并且期望类似的高速增长在未来的时间中能够继续。他们认为,即使短期内存在价格高估现象,这些高增长公司也能够通过不断增长使价格回归于价值,这种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真正有成长潜力的股票。
一般来说,侧重成长性的投资者欢迎高的指针,而前面所述侧重价值的投资者则往往欢迎低的指针。
成长投资策略的相关研究 [1]
- 费雪的投资理念
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末期,费雪就已经注意到了企业研发开支的重大变化及其对公司业绩的正反影响。费雪的投资理念,就是要从众多未来可能赢利仅是略微成功甚或彻底失败的公司中,选出能提供绝佳投资机会的少数公司。
他确认当时就已经具备这样的投资机会的理由是,三大条件的存在:管理层眼光改变、研发崛起以及“景气周期”(当时的选举前景对经济的正面影响)。其二,费雪同时也意识到,企业仅有高研发开支不仅不必然导致其未来盈利胜出,还可能因管理运营不善而拖累公司使之不堪重负而步履蹒跚,但不注重研发的公司更可能因为成本、技术、产品的劣势而败出。颠覆性创新型企业较之普通创新成长企业又具更高风险,所以在筛选中更是要注意财务数据中风险相关指标的控制。
- 巴菲特与芒格的投资理念
作为格雷厄姆最优秀的学生,沃伦•巴菲特在其前期投资生涯完全遵从其导师低价、高安全边际与分散风险的投资策略,采用了如其自己所称的“85%是格雷厄姆,15%是费雪”的成长价值投资策略;但事实上他的投资策略里面是更偏向于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而不是费雪的基本面成长性,在他的好友和合作伙伴查理•芒格加入、融合了芒格的“格子”理论后,巴菲特后期的投资是更偏向于股票的未来成长价值而非其当前的低价的“烟蒂”。
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是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1948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后,从并购经历中,芒格意识到收购优质企业的巨大利润空间。芒格认为市场是部分有效的,而这个“部分有效”恰恰给了投资者巨大的盈利可能空间;芒格自己创立的投资公司取得了连续 14 年、年复合收益率 24%的傲人业绩。
芒格的投资原则中其实也包含了与颠覆性创新型投资策略相吻合的观点。在其格子理论与“能力圈”法则之外,芒格认为我们要找的是“复利机器而非便宜货”,芒格认为,股价便宜但平庸的企业,远远不如一家股价合理但卓越的企业。同时,他要寻找的“真正有宽广护城河的企业”是那些具有高定价能力的公司;而所谓“护城河”,就是能够使企业御敌入侵的环城鸿沟,优秀公司总是拥有很深的护城河,且一直不断地加宽护城河,为公司带来“可长可久的竞争优势”。
- 林奇的投资理念
彼得·林奇,是又一位 GARP(Growth at Reasonable Price)成长价值理论的卓越实践者。他在担任富达(Fidelity)旗下麦哲伦基金(Magellan Fund)经理的 13 年间,基金的 AUM由 2,000 万美元发展到 140 亿美元,其年均复合收益率为29.2%,超越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收益。
林奇(1995)在他的《彼得•林奇教你理财》中明确指出,“资本造就美国人的创造力”,“即使发明家不断涌现新的想法,也不代表它们会被付诸实施。只有运用资本的魔力,人们才愿意投资让这些发明成真,并迎来了美国创造的黄金时代”。这本质上,也是颠覆性创新企业与资本市场正反馈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早期论证。因为“发明”,对于当时的市场与社会需求,例如,“电话、电报、汽车、橡胶轮胎”,几乎无一不是“颠覆性的创新”。
成长投资策略的类型 [2]
主要成长投资策略如下:
1、高盈利增长策略顾名思义就是选择那些盈利增长最快的公司股票,希望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够继续保持高的增长水平。事实上仅仅凭此一项指标并不能有效判定公司真正的成长性。
2、高净利润率策略净利润率是衡量一家公司经营效率和在本行业与其它公司竞争能力的最佳指针。选择该类高净利润率的公司就意味着选择了其所在行业的佼佼者,道理很简单,既然要投资,当然要选择表现最好的公司,选择这类公司投资成功的概率也就自然好于其他公司。
3、高资本收益率(ROE)策略高资本收益率是成长性股票的特征之一。资本收益率等于公司在扣除所有费用后可用于股利分红的收入与普通股面值相比,再乘以100%。通常用净资产收益率来代替,该指针越高,反映公司投资能力越强。
4、相对价格强度策略该策略似乎更多地来自于技术分析理论中“顺势而为”的思想和策略,通常买进那些价格增长最快也即相对强度最高的股票,该类投资者相信“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法则。
怎么看不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