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资产营运能力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什么是总资产营运能力[1]
总资产营运能力是衡量企业组织、管理和营运整个资产的能力和效率。总资产营运能力是企业经营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总资产周转率及其驱动因素,通过优化是资产结构和提高各类资产利用率,是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益的重要方法。
总资产营运能力的分析指标[2]
- 1.总资产周转率
(1)计算公式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收入净额和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率= | 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 |
资产平均余额 |
其中,资产平均余额=(期初资产余额+期末资产余额)/2
总资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在报告期内对全部资产使用的效率。如果总资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好,取得的销售收入就高;反之,如果总资产周转率低,说明全部资产的经营效率差,取得的销售收入就少。因此,这一指标的高低最终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但在使用时同样应该与同行业的比率进行比较,才能得出合理的结论。
(2)分析方法[1]
其一,总资产周转率的行业分析。资产周转率的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比较法。一般进行同业比较,即同行业之问的比较。它可以是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也可以是与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前者反映的是在行业中的一般状况,后者反映的是与行业先进水平的距离或者是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企业实际分析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比较标准。
其二,资产周转率的趋势分析。由于资产周转率指标中的资产数据是一个时点数,极易受偶然因素的干扰甚至是人为的修饰。因此,要弄清企业资产周转率的真实状况,先应对其进行趋势分析,即对同一个企业的各个时期的资产周转率的变化加以对比分析,以掌握其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
- 2.总资产周转天数
总资产周转天数指企业的全部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周转天数= | 365 | |
总资产周转率 |
总资产营运能力的影响因素[3]
要提高企业总资产营运能力,首先应安排好各项资产的合理比例,尤其是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关系,防止流动资产或固定资产出现闲置。其次,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尤其是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存货项目和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固定资产是否全部投人使用,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都满负荷运行。为此必须结合企业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确定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最后,应做到在总资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扩大销售收入。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越多,则资产运用效率越好。
- 2.行业及经营背景。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资产占用,比如制造业需要占用大量的机器设备、原材料、产成品等,服务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或知识型的服务业,除人力资源外,资产占用量很少。资产占用量大,资产周转就慢;资产占用量少,资产周转就快。另外,企业的经营背景不同,其资产周转也呈现不同趋势:越是落后的、传统的经营和管理,其资产周转相对较慢,而在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下,资产管理的周转加速许多。
- 3.经营周期。
经营周期(即营业周期)的长短,可以反映资产的运用效率,通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之和可以简化计算出营业周期。营业周期越短,资产的流动性越强,企业实现的销售次数越多,销售收入累计额越多,资产周转相对越快,反之亦然。
- 4.资产的构成及质量。
企业的资产按其变现速度及价值转移形式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通常属于短期资产,非流动资产通常属于长期资产。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总量,是企业取得收人和利润的基础。当企业的长期资产、固定资产占用过多或出现有问题资产、资产质量不高时,就会形成资金积压,资产流动性低下,以至营运资金不足。另外,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通常决定着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而非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则通常决定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非流动资产只有伴随着产品的销售才能形成销售收入。在资产总量一定的情况下,非流动资产所占比重越大,企业实现的周转价值越小,资产的周转速度越慢。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