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1个条目

心理模拟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心理模拟(Mental Simulation)

目录

什么是心理模拟

  心理模拟是对于某事件或者一连串事件的结局或经过的幻想或是回忆[1],对单独事件或系列事件的想象表征,其中包括事件的过程和影响,是特殊一种认知活动。

  Taylor 等人认为,心理模拟是指模仿真实或假设事件,它包括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预演(如,在心理练习明天可能发生的事件),对过去事件的再现(如,回想与朋友间的趣事或争论),幻想(如,认为自己中彩票大奖)以及真实和想象事件的结合(如,回顾一件事情,包括在事情过程中别人是如何做和应该如何做等)。[2]

心理模拟的理论发展[1]

  心理模拟这个概念最初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期由多个心理学专家学者通过实验研究逐步提出的。

  Kahneman 等人在1982 年提出了启发式模拟的概念。启发式模拟指的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复现保存在脑海中遭遇过的经历。由于在启发式模拟的概念中,只考虑在之前已然发生的事情,所以也被称作反事实思维

  由于启发式模拟这一概念本身的先进性和局限性,它的研究在其他学者的努力下有了很大的发展。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Taylor 等人提出了心理模拟的确切定义。可以说心理模拟概念的出现让这一领域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心理模拟的研究范围更广,因为它不仅包括过去已经发生的事实,也包括未来可能要发生的事情的幻想和假设。它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控制,通过对未来的清晰视觉,建构一个通道使个人能够到达目标。该定义可以理解为对假定情景的感知构建,其中既有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的预测,也包括对未来不大可能发生的事件的幻想,还涉及到真实地体验过去发生的事件。

  后来,TaylorSchneider提出了认知分析这一概念来解释心理模拟的内在含义,强调了自我控制行动的核心是心理模拟。它可以说是一种对未知情况的预测,还包括对过去发生的事件在脑海中重新演绎,亦或是个体对现实生活已经发生的事情与对未来未知幻想的结合。

  把这些理论综合起来说,心理模拟能够促进人们心里的想法转化为其实际的行为。之前有学者的研究已经表明:心理模拟会让行为过程看起来更接近实际情况。运用心理模拟技术可以让个体身临其境,通过自身在心里进行想象而制定做一件事情的计划。

  有 Anderson 等学者做了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当个体从行动出发去构思并思量以后可能发生的事件时,他们在以后进行这个行为时会更有自信。这种心理活动能让行动的反应更加快速地做出。由此可见,心理模拟这种方法可以为后面的行为制定有效的行动计划。

心理模拟的分类[1]

  • 过程模拟

  过程模拟主要是个体在心里模拟一件事情的过程。过程模拟关注的是一个人去幻想或是回忆要完成某件任务所必需的经过。过程模拟是模拟一件事情发生的实际经过,这样的心理活动可以帮助个体制定一个高效的计划去达到自己的目标。

  举个例子来说,有一个学生小时候的理想是做一名人民教师,那么他就会在心理上幻想他是如何克服成为教师这一路上的诸多困难,最终完成自己的梦想的全过程,而不是去幻想他已经当上了一名老师。这为过程模拟。

  • 结果模拟

  结果模拟主要是个体在心里模拟一件事情的结果。结果模拟侧重于使用某个产品所希望产生的后果,鼓励关注目标完成后的满意成果。结果模拟是想象一件事情的最后结果,这种心理活动一般会将构想中的结果以幻想的形式进行模拟,这样栩栩如生的想象可以引导个体通过自己的奋斗来完成任务。

  结果模拟往往会让人们产生奋发向上的情绪,所以他们往往会尽力去争取完成自己的理想。人们在经过结果模拟之后,他们更看重的是完成一件事情能够给他们带来的益处和享受 愉悦的感受,促进人们更拼尽全力去达到自己的目标。

心理模拟的优势[3]

  Pham和Taylor在1999年的研究中详细分析了心理模拟的作用机制。

  首先,心理模拟使得行为路线看起来是真的,当个体积极地想象未来事件时,他们更自信地相信事件可能发生,这可以建立一种对于行为的准备状态;

  其次,想象事件将会怎样发生提供了关于事件的大量信息,比如他们是如何彼此排序以及建立因果联系的,模拟提供了关于计划的根本信息,从基本的心理模拟推导的信息提供了一种行为计划。

  最后,伴随心理模拟可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研究证明自发的或者是操控的非事实想象能替代真实影响个体情感状态,包括后悔、同情和动机等 ;想象事件也能影响心理反应,包括心率、血压和电解质活动,模拟可以在生理状态和唤醒的情感中唤起行为的必要动机。

心理模拟与启发式模拟的区别[1]

  启发式模拟和心理模拟都是人类特有的认知性的活动,也都关系到对有关事情的虚拟想象。但这两个概念并不完全相同。

  启发式模拟指的是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复现保存在脑海中遭遇过的经历。由于在启发式模拟的概念中,只考虑在之前已然发生的事情,所以也被称作反事实思维。从字面上理解,很容易就会误解了反事实思维的内涵,因为反事实思维并不是与现实相反的含义,而是回忆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也就是说启发式模拟的研究范围仅限于发生在过去的事情,都是已然存在的事实,不存在幻想或者假设的情况。

  启发式模拟是针对之前已然发生的事情,而心理模拟关注的是普遍含义的事情,没有明确的规定事情发生的时间是未来还是过去。如此可知,心理模拟研究的范围是包含启发式模拟的,比启发式模拟的概念有更宽广的研究范围,因为心理模拟也包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的虚拟想象。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段雪婷. 心理模拟对消费者在线购买功能型和享乐型产品意愿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
  2. 宋溪.心理模拟与道德判断的关系[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00(3):198-199.
  3. 韩德昌, 王艳芝. 心理模拟:一种有效预防冲动购买行为的方法[J]. 南开管理评论, 2012(1):142-150.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心理模拟"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