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4个条目

微博文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微博文化

  微博文化是一种隶属于网络文化亚文化,以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础,通过微博消息改变人们的沟通方式与信息获取方式,进而对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的一种亚文化。[1]

微博文化的概述[2]

  1、媒介文化

  微博文化是媒介文化的新形式,尽管当下媒介文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力普遍,但是国内关于这媒介文化这一部分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相对比较薄弱,国外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有很多相关的研究,国外有学者认为,媒介文化越来越倾向与大众文化,通俗文化,他们正在快速地复制和加以变异.迅速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国内学者认为,我国的媒介文化表现出更多的消费主义特征,正在占据和引导着社会,而媒介文化的消费主义严重影响着社会文化的正常发展 关于媒介文化的内涵笔者认为,不同的活跃在不同的媒介平台上社会主体共同创造,传播的文化综合体,通过多种子文化交织而成。

  2、微博文化

  微博文化作为媒介文化的新生物,影响力已经渗入到社会大众生活中,“微博控” 的出现足以说明微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微博控” 对微博形成强烈的依赖性,对微博使用的极度狂热,沉浸于微博平台塑造的虚拟空间,行为方式收到微博的强烈影响。由此笔者认为微博文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多元而分散的社会主体在微博技术平台上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其中就包括微博平台的文化形态和其他媒介的延伸文化。微博文化是平民文化。是广大微博用户在微博公共平台上共同创造,传递,分享、沟通而形成的传播文化,通俗文化在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为我们创造的平台中不断得到延伸和变化。

徽博文化的表现特征[2]

  l、微博文化的共事性和延伸性

  自Twitter在美国的广泛使用,再到世界各地的扩散,这种便捷的网络社交工具迅速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这种传播工具的便捷性、时效性,信息的海量性为受众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微博用户在可以在自己的微博空间中发布即时信息,动态,迅速的就可以引来很多人的围观和评论,信息可以得到迅速的关注和分享,微博用户之间形成不同的圈子。共同分享、传递不同的观点、信息和思想。微博信息的在微博用户不同圈子的共享、推送,这样一个交错的结构,使得微博文化的共享范围不断扩大,微博对人们的活,人际交往方式在不同的时空中产生强大的渗透和支配,微博文化在共享的同时得到无限的延伸,微博文化在不断吸收和融合的情境下走向多元化,延伸到微博用户的方方面面。

  2、微博文化的流动性和同步性

  由于微博用户的分散性。微博信息往往呈现出分散和裂变的特征,微博平台为我们提供的140字信息发布始终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信息发布后即可就会被下一条覆盖,微博文化呈现多元化,不同的微博用户拥有自身的价值观,思想的独立性决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形成微博文化的多元性,主题很难得到统一,即便相近,却又互不干涉。移动通讯技术为微博用户提供了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使用徽博的条件,移动通讯技术带来的便捷性也提高了微博用户使用频率及使用方式,缩短微博用户与微博平台之前的距离,信息的发布更具时效性,微博文化白先出同步进行的信息流动性。

  3、微博文化的结构化和碎片化

  微博用户以自身的人际关系、文化修养、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选择自己的微博好友和关注对象,构建自己的“微博社区”,在公共微博平台上形成不同的区域,这些交织的文化社区本身是具有一些共性特征的,呈现出结构化特征。当很多微博用户共同关注同一个事件时,发表各自观点的同时会在不同的微吧社区中浏览各种多元信息,进行交错性的传递。微博平台自身简约便捷特征决定了表达方式,信息的传播不能长篇大论其来龙去脉,只能简单的概括,多数是一句话,这种表达方式就决定了微博文化的碎片化,同时不同微博用户价值观的差异性,以自己的表达方式发表自已感兴趣的内容,各自的表达方式和编码方式,丰富了微博文化的碎片化特征。

  4、微博文化的外来干扰

  由各种子系统文化交织构成的微博文化,由于参与主体与途径的平民化、多元化,微博平台上呈现出草根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以及大众文化。在各在的系统内部形成不同的文化样态,不同的文化类型并存,冲突也不可避免。多元的微博文化不可能形成统一的主题,这就给商业利益侵入微博空间提供条件。微博主体不可抗拒的受到商业利益集团的有目的性的影响,微博用户在商业利益集团的消费主义的错误导向之下,消解微博作为新媒体的社会舆论导向功能和媒介对社会的监测功能。对政治文化,娱乐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微博文化的平民多元性很难抗拒外来文化的入侵,给微博的规范价值带来负面影响,对微博文化空间的发展造成极大地挑战和干扰。

参考文献

  1. 王欢,王冰等.社会心理学视阈下的微博文化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1:151
  2. 2.0 2.1 魏婷.微博文化雏形探析(A).商.2013,14:89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y桑,刘维燎,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微博文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