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中学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
目录 |
所谓“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就是在实践中学。现代设计鼻祖包豪斯提出:“干中学”提倡的就是实践精神。
干中学的经济学含义:干中学是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一个概念,是技术内生化增长模型的主要内容。技术之所以被视为内生变量,是因为技术变动最重要的一个源泉,是从观察实践中学会的,而不是经过专门研究开发出来的。这里所说的技术不光是生产技术,还包括管理知识。通过“干中学”与“学中干”,加速创新与积累的过程,这是新经济增长现象的一个主要特点。
其要点:如果用积累总投资表示经验和学习,设定经济增长过程中要素投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那么经验和学习便属于无形的要素。在“干中学”模型中,经验与学习就以有形要素投入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实现技术进步的内生化。技术内生化经济增长模型启发我们:知识进步是累积性过程。一国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进步,看重人力资本的收益。开展在职培训,结合实践进行学习、创新,其对于人力资本的贡献就要远远大于学院式教育;国际贸易中大量高科技产品进口到中国并伴随着管理技术的输入,只要常常见到,就能很快学会,这些都是“干中学”的表现形式。
“干中学”、“学中干”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就是要打破学习与工作的严格界限,将二者融为一体,从而利用一切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学习成果,并在第一时间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俄国著名文学家契诃夫曾说过:“人应该有三个头脑,一是自然的头脑,二是书本的头脑,还有一个是生活的头脑。”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道:“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并倡导“知行合一”,这些话说的就是干与学的关系。
“干中学”、“学中干”的优势:
据研究发现,一个人一生中90%的学习是在工作中实现的。干中学,学中干,是我们每个人操作最简便、时间最富有、成效最显著、素材最鲜活的学习方法。总括起来有以下六大优势:
素材丰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众多,每天都会给你新的课题,很多问题你可能从前根本没有遇到过、考虑过。并且,因为是在工作中遇到,你无法逃避,不能偷懒,自然要见招拆招。
老师众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的周围有众多的领导、同事和客户,每个人都有其突出的一面,每个人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同事即同学,客户伙伴即学习伙伴,同事关系即同学关系。
立竿见影。你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立即运用于工作,工作会给你反复练习、增加自我心得的机会。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知识和技能迅即深入你的头脑,最终演练成你一生的傍身之技。
随时随地。社会实践与工作场所就是一个大课堂,每天开会争论、起草决策文件、策划业务项目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MBA训练题。
终生学习。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针对工作、生活中的不同需求,接受不同的实践素材与学习体验,把阶段学习变为终生学习。时刻活在学习的乐趣中,并在此过程中提升个人的素质与价值。
激情永远。为什么一些人面对工作总是那么富有激情,无论工作多忙总是快快乐乐?奥妙就在于他把每一件事都当成学习的机会,每天在干的过程中发现新的灵感,得到新的启发,自然而然会在内心中不断迸发出新意。在乐趣中工作,工作给予你的快乐,最终要比你为它付出的更多。而且,同事、客户结成学习伙伴,你生活在同学关系的共同体中,工作场所充满活力与亲情。
“干中学,学中干”的五个基本方法:
其一,行动第一。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在实践中运用。在工作的过程中寻找学习的差距与解决问题的钥匙。
其二,采取开放式与“反思式”的学习方法。“两个人相互交换一个苹果,每个人所得还是一个苹果;两个人相互交流思想,每个人都会获取两个思想。”通过沟通与分享打破人和人之间的隔阂,在交流中产生思想的碰撞,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整个团队的集体思想和智慧,学习效率加倍提速。
其三,向身边的人学习。自己身边和周围人发生的事情就是最具震撼和教育意义的MBA案例。每一次事件的处理,由于受时间、资源、人才等条件的限制,存在多种多样的选择或结果。要对这些身边亲历的过程、结果与各类相关要素进行不断地比较与思索。
其四,敢于检讨与反思。失败者的教训在某种意义上更具学习价值。对别人的失误要当作“前车之鉴”,避免发生同样的情况;对自己的成功要居“功”思危,检讨成功中可能隐藏的不足与危机。让反思成为习惯,向错误与失败学习。
其五,结合瞬息万变的需求去学习。当把干中学、学中干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在每时每刻的活动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知识,积累到更多经验,学习内容也更贴近实际的情况和瞬息的变化。如果体现在思维方式上,就是以流动思考代替静止思考,突破自筑篱笆墙的限制,从凝滞僵硬的静态思维中“解套”出来,不断地“换脑筋”,走出局限思考的圈子,扩大思考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