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心理障碍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就业心理障碍是指就业是每个人所面临的重大抉择,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的理想与追求有明确的目的性,但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因而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与冲突。
就业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1]
- 1.社会因素
(1)我国大学教育起步晚,起点高,理论与实践经验不足,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大学生人才观和成才观。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狠抓职业教育,抓出成效。基于此,企业为了追求社会声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把需求量较少待遇丰厚的短缺高级技术人才大肆渲染,给社会、学生造成误导。同时,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招聘与使用时挑肥拣瘦提供了条件。
(2)国务院有关部门给“人才”做了一个界定,即“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这就给大学生为自己顺利就业、准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造成厂错觉,不切实际,盲目乐观,眼高手低。认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是中等技术人才,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是高等技术人才,从而形成一种错误的人才观念。大学生较高的学习目标和理想不能如愿实现,又不愿意从最基础、最低层、最现实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做起,学习心理矛盾而复杂,造成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茫然和浮躁心态。
- 2.学校因素
(1)就业指导不力,尤其是职业规划指导缺位和忽视就业心理辅导的因素。
(2)大学生就业与成才的高期望值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相矛盾,也给大学生择业和就业设置了心理上的障碍。
- 3.学生因素
(1)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发展迅速趋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理想化特征最为突出。他们有较高的文化层次,富有理想,对未来的生活道路产生种种设想,这些设想多数可能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由于生活阅历有限,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他们在思考就业问题时,往往带上幻想的色彩,不能十分切合实际,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与他们极强的自我概念不相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会成为就业的障碍。
(2)大学生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有无能与失败感,认为上大学是不得已的选择,往往自责、贬低或惩罚自己,潜意识中自卑和压抑,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很大。青年人争强心胜,不轻易接受挫折和失败的现实,在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自己不甘心的矛盾心理下为了维护自尊而往往在就业时通过反向心理表现出来,也就是想通过找到一个让同学们羡慕的理想的职业,体现自己的实力,实现自己的价值,维护自尊和心理平衡。敏感、脆弱、多疑、困惑的心理极大地伤害着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
(3)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面临着明显的“角色选择”问题。多数毕业生在选择就业的单位时,都有多种选择,而且对于这些工作来说,哪一个都可以,但是他总想挑一个最好的,因此很难做出抉择。犹豫之中,已经丧失了就业良机。
(4)一些同学不善于接纳变化。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完全可以跨专业工作,比如说学计算机的,不一定要选择做计算机软件或硬件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做其他的一些工作。而很多同学只局限于所学专业,认为学好了这个专业,一辈子就靠这个吃饭了,没有开放的心态。
(5)自我认知不准确,缺乏对困难的自我处理能力,不明确自己要干什么。一部分即将毕业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怀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无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正确定位。
(6)大学生就业与成才的高期望值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实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相矛盾,也给大学生择业和就业设置了心理上的障碍。
就业心理障碍的具体表现[1]
- 1.仕途心理
“学而优则仕”,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钻,哪知这些地方是实力和关系的大比拼,远非常人所能进入,其结果大多是碰得头破血流。
- 2.攀比心理
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园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好。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唯一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苦和冷清。
- 3.依靠心理
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出外应聘总爱拉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冀日后相互照应,这种无主见和魄力的毕业生只会被用人单位抛弃。
- 4.依附心理
自己不急着找工作,整天想着攀哪个亲戚朋友的关系,拿点钱买个职位,这样买来的职位恐怕难做长久。
- 5.乡土心理
这些大学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里就业。
- 6.保守心理
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长处及特色,虎气、义气皆无,这样的人自然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 7.低就心理
与保守心理相反,这些学生人总觉得竞争激烈,自己技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买家草草卖出。对于一些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闭着眼睛签订,给Et后工作带来严重隐患。
- 8.厌世心理
这些学生思想激进,新潮前卫,处处摆“酷”,不愿出去找工作,嫌这儿工资低那儿待遇不好,一说找工作就是自己要当老板,钱没挣着却欠了一屁股的债。
就业心理障碍的辅导[1]
学校职业指导工作除了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求职信息之外,还要为学生分析即时的劳动力市场供求走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加强学生就业前技能强化训练及纪律意识的教育,传授求职和应聘技巧,进行心理辅导、职业咨询及能力测量、个性测量等。
如何在就业过程中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态,从而得以展现自身优势,实现自我价值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 (1)盲目自信不可有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择业中具备种种优势:学习成绩优秀,政治条件好,专业需求旺,求职门路广,因而盲目自信,择业胃口吊得很高,到头来往往会由于对自己估计过高,对自己的不足和困难估计不足而在择业中受挫。
- (2)自卑畏怯要克服
有的同学大学三年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自卑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就业市场就心里发怵,参加招聘面试,心里忐忑不安。一旦中途受到挫折,更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必须努力加以克服。
- (3)急功近利应舍弃
有些同学在择业时过分看重地位,过分看重实惠,一心只想进大城市、大机关,去沿海发达地区,到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甚至为了暂时的功利宁可抛弃专业兴趣和长远的职业规划。这种功利心理可能会换来一些眼前利益,但从长远发展看并非明智的选择。
- (4)患得患失不可取
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错过机遇,你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当断不断、患得患失,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也是导致许多毕业生陷人择业误区的一种心理障碍。
- (5)依赖心理要杜绝
依赖心理在求职择业中又具体表现为两种倾向:一种是依赖大多数的从众心理,自己缺乏独立的见解,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切合实际的选择,而是人云亦云,见别人都往大城市、大机关挤,自己也跟着凑热闹;另一种是依赖政策,依赖他人的倾向,在择业过程中不主动出击,积极竞争,持消极观望态度。这种心态也是与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格格不人的。
就业是毕业生的人生大事,因此每个毕业生都应该谨慎对待。但在谨慎的同时也不应该给自己施加太大的精神压力,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事倍功半。最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自信、豁达、乐观,不怕挫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心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挑战和挫折,这才是战胜生活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