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货币需求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宏观货币需求是指一国经济合理协调运转或者要达到当局制定的某些经济目标在总体上需要多少货币供应量。对宏观货币需求的分析 , 主要在于根据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 , 探讨一国经济发展客观上所需的货币量 , 从而为货币供给决策提供依据。
资金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1]
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同时.国家经济要取得顺利增长要有适度的总体货币供培。而资金的表现形式就是货币.但资金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不是一回事,因此,也就不拖靠增发货币为经济提供建设资金,以解决我国的资金短缺问题。
资金有两层含义:一是其表现形式,资金的表现形式是货币;一是其物质内窖,资金的物质内窖是各种实际生产资源. 资金投入的实质是将实际可用的生产资源投入经济发展.资金不足有两种表现方式,一是投资不足.这里资金短缺的原因在于储蓄过度,储蓄不能充分地转化为投资。二是由积累(储蓄)不足造成的资金短缺.积累(储蓄)充分转化为投资后还是满足不了投资需求。我国基本表现第二种情况。
在现代信用制度下.真实积累和投资需要量存有差距时,为满足投资需要量,财政可以搞赤字、银行可以发票子,造成资金的短缺不是由积累不足弓;起-而是因为财政、银行提供的货币不够的假象,于是资金短缺的压力由真实的积累转向了财政和银行.这种观点和行为是错误和有害的。我国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历次货币供给失控造成的结果不是资金充足-而是经济的大起大落和一次次的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屡遭打击。
当然.也要看到,货币供给的增加对于提高我国真实积累.增加我国经济建设资金也有促进的一面,这一点容后再述。
所以.资金需求与宏观货币需求是一对既相区别叉相联系的概念。区别表现在二者立足点不同,资金需求是指对真实积累的需求-而宏现货币需求是指维持稳定、协调的经济发展需要多少货币供给 联系则表现在二者的相容性上,即资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包容在宏观货币需求之中.这是因为资金本身的表现形式就是贷币,而且资金需求可部分地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满足.
经济体制转换与宏观货币需求[1]
体制转换与我国宏观货币需求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有企业经济效盏与宏观货币需求;二是经济货币化与宏观货币需求.
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与宏观货币需求.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从1983年起经历了“利改税” 、“企业承包责任制”两个阶段后.从80年代中期起,部分国有企业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截止到1992年底.千余家国营企业改造成丁股份制企业.可以说,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目标始终是 调动企业经营积极性,挖掘企业经营潜能 。企业改革十几年来,其活力较计划体制时代已大为增强.但由于改革的不彻底-特别是改革束深入触及到产权目题 企业活力仍显不足.表现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普遍偏低.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现象。企业效益不高其根源仍在于现行体制使得企业外无压力、内无动力.国有企业效益低下主要有 下几种表层原因:
(1)产品积压妻不出去(2)原材料涨价,而产品价格被管住.高进低出(3)资金周转慢、使用效益不高 (4)工资侵蚀利润.工资成本太高。由于我国国有企业自有资金比例低.主要依靠贷款,因此出现上述现象.则使从银行发放出去的贷款或变成丁积压产品、或变成了个人收入、或在企业低效运行?总之.这一部分贷款形式的货币供给没有形成充分产出,是一种低效的货币供给.从纯经济效益的角度看,这一部分货币供给不应属于宏观货币需求量的范围。但从全杜会角度来看·它维护了社会稳定,因而又属于宏观货币需求量范围。因此可以说,原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低效益加大了我国宏观货币需求量中不合理成分.这一部分宏观货币需求的满足是以银行信贷资金的呆裙为前提的,此外,由于它没有带来充分产出.因此.还会产生物价上涨的压力。
现在.国有企业已开始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改革步骤的顺利完成.待会使企业运行机制发生质的变化.企业将真正接受优胜劣汰规律的支配.因此.注入企业的每笔货币资金都将得到精心管理.这样会带来两个结果.一是货币供给将基本形成充分产出;二是资盒周转速度加快。第一个结果使注入企业的货币为合理的宏观货币需要量;第二个结果将会相对地缩小宏观货币需求量。
经济货币化与宏观货币需求。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货币化程度逐渐提高,将对我国的宏观货币需求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
(1)商品化范围扩大影响宏观货币需求.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很多应该看作商品的资源束被看成商品^如房地产和无形资产.企业几乎不计其成本.现在则开始有了价值,因此,社会中商品化范围扩大.意味者等待交易的商品的增多.这必然会扩大宏观货币需求量.
(2)经营实体数目增加影响宏观货币需求。随着经济日益市场化,货币化.经济会越来越活跃.与此相应地.追逐货币的经营实体数目会急剧增多。1992年我国新增公司22.9万户.增长幅度比公司发展最快的1988年高出51百分点.年底共有各类公司48.7万户.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到1993年6月底.在国内登记注册的各类公司已猛增到83.6万户.比1992年底净增.34.9万户。经营实体数目的扩张,一方面要求更多的货币资金作业务周转金,另一方面.也会增加社会交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