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4个条目

基金革命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基金革命

  20世纪90年代,投资基金作为一种产权中介加入公司的治理结构一实质上是股东已经失落的控制权的复归—使失衡的所有权控制权重新趋向平衡,从而克服了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投资基金这种机构法人股东90年代在美国兴起。由于以各种基金为主要形态的机构法人股东重新确立了所有者的主导地位并通过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大大增强了美国的企业竞争力。因而西方学者把这种历史性的变革称为“基金革命”。[1]  

基金革命的背景[2]

  从1840年代美国铁路股份公司的出现为起点到1980年代末,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形式的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中叶至本世纪20世纪20年代,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推出斯隆模式为止,其特征是实现了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初步分离;第二阶段是1930年代到80年代末,其特征除了所有权与控制权彻底分离之外,控制权本身进一步裂变为决策权与管理权。上述二个阶段的发展,是两权从初步分离到彻底分离的过程,实际上也涵盖了“经理革命”的全部过程。“经理革命”确立了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的历史地位,顺应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对西方市场经侪国家的经侪发展,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大公司的股份结构迅速分散到众多小股东手中,这些个人投资者关心投赍的短期收益甚于关心公司的治理,一旦他们认为所持股票收益不佳,就迅速抛售,致使股价下跌,这不但会降低公司的举债能力,影响公司形象,更会增加公司被购并的危险。为了维持公司股价,尽可能满足股东短期收益最大化的需求,美国大公司的经理层的经营行为倾向短期化,甚至不惜牺牲公司的长远利益为代价。另一方面,由于分散的小股东以脚投票代替用手投票股东大会董事会的治理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所有权控制权和管理权得不到合理制衡,经理阶层的权力大大扩张,“内部人控制”的问题日益严重,决策权与管理权基本上都落入经理阶层手中,这反过来又进一步促使经营行为的短期化。

  这种局面90年代由于机构法人股东的兴起而产生了根本改变。所谓机构法人股东是机构投资者投资于上市公司股票而形成的。而机构投资者主要是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一类金融投资工具的总称,主要职能是集中众多个人投资者的零星资金,由金融投资专家投资于股票、债券、票据期货以及期权等等,对广大个人投资者来说,它是一种风险(比股票)小、收益(比债券)高的投资工具,因而受到广大民众的欢迎。美国是当代股份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的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也最迅速。由于社会保障与保险体制有关法规的不断完善,人均收人的大幅提高、中产阶级的日益壮大、金融投资工具的不断创新推动美国民众投资行为的根本改变(1998年美国家庭储蓄总额为360亿美元、而持有的股票总价值为1O,22万亿美元,而股票一半以上是通过各种基金投资方式间接持有的)等等原因,导致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异常迅猛,目前已控崩美国大公司50%以上的股权,占有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额的四分之三,在场外交易市场更占有绝对主导地位,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到公元2000年左右,美国大公司的股份的2/3将由机构法人股东所掌握。在机构投资者资奉额还很弱小,持股比例比较低的时期,“华尔街法则”仍然起作用,其持股是不稳定的,投资的短期行为很明显,然而进入90代,机构投资者的资本颠及持股额大大超过个人股东时,其投资行为便产生了质的变化—— 积极参与公司决策,使公司治理功能大为改善,在殷东、董事会及经理之间建立了约束与激励的稳定的动态平衡关系,较好地解决了“经理革命 两权分离以来所出现的公司治理功能不彰的问题。

  由于以各种基金为主要形态的机构法人股东重新确立了所有者的主导地位,并通过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大大增强了美国的企业竞争力,因而西方学者把这种历史性变革称为“基金革命”。

参考文献

  1. 赵雄凯,张宇耀.“基金革命”:投资基金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J].外向经济,2000,(2).
  2. 邵晨.“经理革命”与“基金革命”[J].企业管理,1999,(6).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Gaoshan2013,寒曦.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基金革命"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