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4个条目

商品流通贡献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商品流通贡献

  商品流通贡献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体现在很多方面,从三个方面包括商品流通贡献,即商品流通贡献比例分析、商品流通产出弹性分析、商品流通反应弹性分析。

商品流通贡献比例分析

  这里的商品流通贡献比例,即商品流通产值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例。比例越大贡献就越大,反之亦然。

Image:改革以来商品流通贡献比例.jpg

  本表产值份额按可比价格计算,人均GDP单位为1978年人民币元。

  上表显示出该历史阶段我国商品流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比例偏低。除1985—1988年外,其余各年的贡献比例均不足10%。而英、美、日、韩等国的比例一般都在12%至16%左右。我国商品流通的贡献比例不仅落后于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这种相对落后的贡献比例折射出我国商品流通的两大先天性扭曲:

  (1)国民经济商品化货币化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市场经济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商品流通发展缺乏一个比较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一个比较成熟的统一市场

  (2)1979年之前的工业化为保证工业获得充足的资本积累,牺牲其它产业,极度抑制市场作用,流通领域完全为行政所控制,没有具备足够的发展素质。这两项因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严重制约着我国商品流通的发展进程。

  对国民经济贡献比例的变动呈现出鲜明的阶段和不稳定性。从表5-8可观察到,商品流通贡献比例在改革以来的变化趋势基本上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1988年达到最高水平11.0%。自1988年秋价格闯关受挫并进入1989—1991年三年治理整顿期以后,因工业品市场疲软,需求相对不足,商品流通贡献比例表现出最显著的下降趋势。1992年以来这一份额继续下滑,但趋势已减弱。

  商品流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比例也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先上升后下降。这说明,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流通受改革初期效应的影响得到迅速发展,1985年达到最大值37%。1985—1988年,贡献比例稳定在35%以上。1989—1991年,三年治理整顿期对商品流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的影响,导致其对第三产业的贡献比例也随之出现剧烈下滑。1992年以后,仍然表现为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第三产业中其它产业的发展已经迎头赶上,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品流通对第三产业贡献比例的上升。

商品流通产出弹性分析

  国民经济是由包括商品流通在内的各产业经济构成的,国民经济的产出等于各产业经济的产出之和。商品流通产出弹性指的是国民经济增长率与商品流通增长率之比;反映的是,当商品流通产出变动1%时国民经济产出的变动的百分率。模型推导如下:

  在中国国民收入增长中,商品流通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是21.92%,或者说,商品流通的净产出每增长1%,将引起国民收入增长0.2192%;此外,工业净产出每增长1%,将引起国民收入增长0.3957%;农业净产出每增长1%,将引起国民收入增长0.3595%。可见,中国商品流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次于工业和农业而居第三位。

  在美国经济增长中,商品流通对其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是46.8284%,超过其它部门而居首位,即商品流通的增加值每增加1%,将引起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加0.468284%。美国商品流通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工业和农业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之和,商品流通经济增长已经成为总体经济增长中比重最大的依赖因素。

商品流通反应弹性

  商品流通反应弹性是指,当经济增长率变动1%时商品流通增长率的变动程度。流通产值份额对人均GDP变动的反应弹性:即商品流通产值份额的增长率与人均GDP的标准增长率之比。

  由下表可见,流通产值占国民经济的产值份额对人均GDP增长的反应弹性可分为两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1979年—1988年),1979-1983年和1984-1988年的反应弹性分别为0.57和0.44,说明:

  (1)两个弹性值均为正值,表明流通产值份额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增长;

  (2)反应弹性值由0.57降为0.44,表明流通产值份额的增长速度小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

  在第二个阶段(1989年—1996年),1989-1991年和1992-1996年的反应弹性分别为-1.90和-0.38,说明:

  (1)两个反应弹性值均为负值,表明流通产值份额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呈现为负增长;

  (2)弹性值由-1.90变为-0.38,表明流通产值份额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负增长的程度在降低。从1979年至1996年整体来看,反应弹性为-0.05,表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提高了而流通产值份额的增长速度降低了。

  从下表反应出来的流通产值在第三产业中的产值份额对人均GDP的反应弹性具有如上相同的特征。

Image:流通产值在不同时期对人均GDP的反应弹性.jpg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咪小鸭,y桑,Lin.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商品流通贡献"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