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口袋预算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口袋预算

  口袋预算中央预算内投资,只有国家发改委拥有审批这些投资项目的权力,而相应的预算分配权也随项目的审批,落入国家发改委名下。口袋预算也称政府第二预算,是中国政府预算中特有的现象。

口袋预算的原因

  一方面,除了预算管理本身之外,也与目前中央地方之间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合理的财税体制相关———财权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而事权却大量集中地方政府。于是,“口袋预算”事实上便成了平衡这种不合理关系的工具。

  另一方面,更深一层观察,诸如发改委这样的中央部门,所以能支配数千亿投资资金的“口袋预算”,实际上也与目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化滞后相关———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已倡导多年,但在很大程度上,目前我国政府仍然不是一个全面意义上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比如,像“建设投资”这类原本应由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的事项,依然常常要通过政府“行政审批”等管制方式来解决,“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依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政府职能主要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意味着,直接参与市场“投资建设”,其实并非政府本职。

  从这个意义上说,上述“口袋预算”,不只需要“透明”,更需要站在政府职能转化的高度,进行大规模压缩———尽可能地将之从政府的“有形之手”,交还给市场的“无形之手”。

口袋预算的问题

  “口袋预算”再次暴露了目前我国财政预算编制、审议透明程度不高的现实,但若进一步深究下去,又会发现,“口袋预算”的产生,其实不只是一个预算透明问题,甚至也不只是一个预算管理体制问题。其背后还是一个行政体制深入改革、政府职能全面转化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与中央部委“口袋预算”相对应的,往往是地方政府同样高度“口袋化”的“跑部钱进”生态———为了能从“口袋预算”中为本地多掏来一些钱,地方政府不得不频繁向相关中央部门进行“跑部”公关。据原国家审计长李金华此前透露,“2005年,中央转移支付有一半以上(超过4千亿)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完全脱离了人大的监督,甚至脱离了政府的监督”。显然,这种脱离监督的转移支付资金,实质也是一种“口袋预算”。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uyinT.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口袋预算"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