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股利理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剩余股利理论(Residual dividend theory)
目录 |
剩余股利理论这是Higgens博士提出的论点,他认为公司有一个目标(最佳)资本结构,当公司有投资计划时,依据此结构融资,并优先使用保留盈余,如果盈余仍有剩余,才会以现金股利方式发放给股东。
剩余股利理论认为:
①在现实经济中,,股票的发行费用是很高的,有时甚至占发行总额的20%。如果存在着发行费用,就可能对企业的股利政策有直接影响。如果发行新股的成本高于内部留存利润的成本,发行费用就会改变企业对用内部融资还是靠发行新股融资的漠不关心的态度。企业在股权融资时,首先使用内部资金,只有当内部资金充分利用后,才考虑发行新股。在满足所有投资后,如果内部资金还有剩余,则支付股利,如果没有剩余,就不支付股利。因此,利用“剩余股利”理论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迅速成长的公司几乎不发放股利,而成熟的发展比较平缓的公司倾向于实施高股利政策。
②公司的股利政策应由投资计划的报酬率来决定。如果公司有许多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即公司投资机会的预期报酬率大于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则不应该分配现金股利,而应采取以保留盈余的形式来满足这些投资机会所需要的资金。如果公司没有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即公司投资机会的预期报酬率等于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或者保留盈余超过了有被采纳的投资方案的资金需要量,公司则应将其保留盈余或将剩余的部分,以现金股利的方式分配给股东。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公司投资机会的预期报酬率高于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则不应分配现金股利,而将盈余用于投资,以谋取更多的盈利;反之,如果投资机会的预期报酬率低于投资者要的必要报酬率时,则应将较多的盈余用作股利,分给股东。
剩余股利理论的步骤[1]
一般而言,如果公司采用剩余股利理论,就应该遵循下列四个步骤来决定股利支付率:
(1)选择最佳投资方案;
(2)确定投资方案所需资金;
(3)尽可能地使用保留盈余来融通投资方案中所需要的权益资金;
(4)当投资方案所需的权益资金已经完全得到满足后,如果再有剩余,公司才牌这些剩余盈余作为胜利发放给股东。
剩余股利政策的理论依据是MM理论。在完全资本市场中,股份公司的股利政策与公司普通股每股市价无关,公司的股利政策将随公司投资、融资方案制定而制定。而公司投资、融资方案的取舍完全取决于公司将盈利在投资后所能得到的报酬率是否高于投资者自行将盈利进行投资得到的报酬率。
优缺点及适用性
优点
1.资本结构最优
2.综合资本成本最低
3.企业价值最大化
缺点
将使股利发放额每年随投资机会和盈利水平的波动而波动
适用性:
公司初创阶段
- ↑ 谷祺 乔世震.第十七章 股份制企业盈利分配.《财务管理学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