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制网权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制网权

  制网权,指对互联网控制权,包括网络使用权、以及控制网络舆论导向等方面。制网权将是在制海权、制空权之后,各国争夺的又一控制权。在由网线、调制解调器、交换机和处理器构成的战场中,无数的二进制代码正在进行着渗透、阻塞和攻击的惨烈搏杀,为的就是争夺制网权。

制网权解读

  与网络战相伴而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网络应用的推广与普及也使得破坏网络与保护网络的作战方式即网络战随之诞生。从广义说,网络战是敌对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领域运用网络技术为争夺信息优势而进行的斗争。从狭义说,网络战则是敌对双方在作战指挥、武器控制、战斗保障、后勤支援、军事训练、情报侦察、作战管理等方面运用网络技术所进行的一系列网络侦察、网络进攻、网络防御和网络支援行动。

  在20世纪末发生的科索沃战争中,网络战初露锋芒,引起关注。1999年3月29日,南联盟和俄罗斯的计算机高手成功地侵入美国白宫网站,使该网站当天无法工作。1999年4月4日,贝尔格莱德“黑客”使用“宏”病毒对北约部队的通信系统进行攻击,使其一度陷入瘫痪并导致指挥中断。此后,美国海军陆战队带有作战信息的邮件服务器曾被“梅丽莎”病毒阻塞,美军“尼米兹”号航空母舰的指挥控制系统也因“黑客”袭击而被迫中断3个多小时。

  为了扭转在网络战对抗中的被动局面,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国家安全第16号总统令”,要求美国国防部牵头,组织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等政府部门制定网络战战略。2005年3月,美国防部公布的《国防战略报告》明确将网络空间和陆、海、空、太空定义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国维持决定性优势的5大空间。2006年初,美国媒体正式披露了美国网络战的总体规划。

  至此,“制网权”~一个备受关注的作战新概念,伴随着一个旨在谋求对整个信息领域最高控制权的宏伟军事蓝图登上战争舞台。

  作战空间的新拓展

  作为“制网权”作战概念的直接母体,网络战是敌对双方使用网络攻防技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目标的军事对抗,它是为破坏或保障信息系统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综合性行动。简便易行、隐蔽莫测的特点使网络战得以凭借极低的成本获得极高的军事效益。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瞬时性和异地性的特征,又赋予了网络战攻防兼备、全向渗透的优势,这使它所达成的作战效果是传统军事手段难以比拟的。

  美国著名军事预测学家詹姆斯亚当斯在其所著的《下一场世界战争》中曾预言:在未来的战争中,计算机本身就是武器,前线无处不在,夺取作战空间控制权的不是炮弹和子弹,而是计算机网络里流动的比特和字节……实际上,这个由不停运动着的0和1组成的庞大的数字河流,如今已经成了美军纵横驰骋的又一块“新大陆”。美国空军网络空间任务负责人兰里?卡斯曾说:“如果你今天无法在网络空间占据主导地位,你就不能在空中和太空占据主导地位。”美国空军早已把实施网络战当作与其在空中及太空执行使命一样重要的作战任务。

  正是基于此,美国《国家网络战军事战略》已正式将网络空间界定为“军事行动的一个领域”。

  作战样式的新突破

  以“制网权”为牵引的网络战,不仅能够对目前的战场形势和环境作出正确分析、识别、判断,以确保己方在执行当前任务时对下一步行动心中有数,而且能够准确预测出敌人的行动规律,进而使敌人的作战意图和作战能力尽收眼底。网络战所具有的这种保持作战行动连贯性的优势,有利于己方各部(分)队共享各种信息从而在行动中达成默契配合,共同实现作战目标。

  网络战强调多机动少集中,强调透过表面现象进行深入分析预测,强调相互间的精确联络和默契配合,而不仅仅是进行信息和数据的传输。这一切都赋予网络战部队更强的适应性、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灵敏性,进而也使它更能充分利用战场上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实施更加有效的行动,并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制胜措施。正是由于网络战部队的这种灵活多变性,使其可以在战场上根据情况的变化任意改变部队规模和结构,从而更利于掌握战场主动权。

  宣传作战的新诉求

  现代战争中,作战各方都充分意识到网络在宣传作战方面所具有的巨大优势,并且运用网络实施宣传作战的自觉性大大提高,能力和水平大大增强。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坦言,“媒体被美国的敌人玩弄”是一件令他睡不着觉的事情。美军组建网络媒体战部队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为了及时有效地反击反美宣传,负责迅速“将话讲清楚”。它反映了美军开始重新审视其宣传作战能力,是其控制公共网络宣传的一个重要步骤。

  美国网络媒体战部队面对的“对手”不是敌方的网络指挥和控制系统,而是所有的公共网站上“不利于美军和美国利益的宣传报道”。除门户网站外,绝大多数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也都有自己的网站,因此,谁控制了网络,谁就会在宣传作战中抢得先机。网络媒体战部队成员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而且具有深厚的新闻宣传理论知识,他们既是电脑高手,又是出色的“记者”。科索沃与伊拉克战争实践表明,网络已经成为宣传作战的重要平台,网络媒体战部队已经成为美国政府和军方的“喉舌”。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就经常到“黑客市场“招兵买马”。目前,美军广泛开设网络战士培训班,西点军校已经为军队培养了数千名网络战士。此外,美军还陆续构建起以各军种信息战中心的“红军”、计算机应急分队等为主的“网络勇士”,并多次与著名的智囊团兰德公司进行计算机网络安全模拟演习。如今在西点军校,网络“反黑”成了学校的重要训练课程之一。

网络部队

  美国部队 为了夺取“制网权”,美国开始不惜重金打造网络战部队。网络媒体战部队成员不仅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而且具有深厚的新闻宣传理论知识,他们既是电脑高手,又是出色的“记者”。这支新军将全天候24小时鏖战互联网,“力争纠正错误信息”,使美军对抗“不准确”新闻、引导利己报道的能力大大增强。这是美军继战略“黑客”部队和第67网络战大队之后组建的又一支网络战部队。

  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坦言,“媒体被美国的敌人玩弄”是一件令他睡不着觉的事情。美军组建网络媒体战部队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为了及时有效地反击反美宣传,负责迅速“将话讲清楚”。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军就经常到“黑客”市场“招兵买马”。在其2007年总额约4400亿美元的军费预算中,投入到网络媒体战的经费就达250亿美元,比当年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的花费还要多。所有这些无不表明,未来战场上,网络上的话语权将成为舆论战和宣传战的一个重要诉求和发展方向,而其胜负对战争的赢取,同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俄罗斯部队 网络-信息战已经被俄罗斯军方赋予了极高的地位——“第六代战争”。他们认为,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必须要夺取并掌握制信息权和制电磁权。

  为此,俄军加强了网络战理论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网络安全法规,同时加强了对网络的侦察与安全检查,以找出并堵塞“安全漏洞”,发现并清除破坏性的病毒程序。据报道,俄军也正在加紧研制网络-信息战武器,并在“远距离病毒武器”、“微波武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的黑客也在世界上具有极高的声誉。俄罗斯数学基础教育扎实,具有优良的“黑客”成长土壤。他们可以用相当有限的设备干出令人吃惊的事情,而且,俄罗斯的黑客们都有很棒的编程技巧。如果俄罗斯能够有效地利用其强大的黑客资源,它将重新在网络世界中崛起为新的超级大国。

  印度部队 2005年,印度还正式开通了代号为“闪光信使”的战略宽带卫星网。军事专家指出,该宽带网具有“军民通用”的优点,它使印军具备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网络中心战”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条件。

  印军已组建了陆海空三军联合计算机应急分队,并计划征召“黑客”入伍。同时,印军也在位于新德里的陆军总部建立了专门负责网络中心战的网络安全部门,他们还将在所有军区和重要军事部门的总部建立网络安全分部。这些部门将负责审查印军现有网络的安全状况。

  印军还规划将集成数据、语音和卫星数据的综合网络系统部署到营和排一级单位,并积极为这些单位提供足够的信息安全防护。

  日本部队 在日本2005—2009年度《中期防卫力量发展计划》中,就已明确提出了新的作战理论——“瘫痪战”。作为日本军事力量未来的作战指针,这方面的许多构想来源于美国“网络战”的模式。

  日本军方认为,“网络瘫痪战”将是“瘫痪战”的重中之重,因为随着战争的信息化,战场也将日益趋向网络化,而“瘫痪”敌人的作战网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日本自卫队当前正在大力发展网络作战能力。日本防卫厅已经组建了一支由陆海空自卫队计算机专家构成的5000人左右的网络战部队,专门从事网络系统的攻防。该部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反黑客、反病毒入侵的攻击,同时研制开发可破坏其他国家网络系统的跨国性“网络武器”,它还负责自卫队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防护、清除病毒、修复程序以及研究网络战的有关战术等等。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制网权"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