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市场理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准市场理论(Quasi-markets)
目录 |
准市场理论是针对批评垄断造成了社会服务的质量低下而提出“需要真实的竞争”的说法。竞争就能产生一个强大的激励机制,促使服务提供方依据服务反馈以改进服务质量及效率。准市场模式让顾客可以选择服务提供方;让新提供方轻易准入市场;让不胜任的败出;防止现有服务提供方的反竞争行为,或设法创造本地(甚至)全国垄断。该理论认为,这样的“准市场”系统,和现存的其他选择一起,让目前那些只提供给高收入人群使用的私人服务扩展到较为低收入人群,提高每一个人的获益标准,使服务提供变得更加公平。但实际上,准市场不仅仅让服务的提供方为竞争缩减开支,降低质量,同时也造成了新的社会分层。[1]
欧美准市场理论的演进[2]
1970年以来, 欧美福利国家所谓“财政危机” 引发福利国家福利制度的改革浪潮,混合经济的福利制度和福利多元主义思想应运而生, 为准市场理论的形成营造适宜的环境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率先宣布建立世界上首个福利国家,工业化国家进入福利国家时代。广泛的社会共识与意识形成终结, 相对的和平环境与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将福利国家推向最高潮 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墓地的福利服务, 主要内容是免费医疗服务、教育和福利服务。20世纪70年代欧美经济停滞不前、新右派纷纷上台执政和“财政危机” 引发福利国家制度全面危机,福利国家制度改革与如何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成为公共政策议程和社会结构转型的中心议题 福利国家福利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提高市场部门在社会福利发展中扮演角色与发挥作用, 使制度性国家再分配与市场性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混合经济福利 混合经济福利的实质是福利多元主义,福利多元主义的精髓是改变国家单独承担福利责任状况,鼓励国家、市场、企业、社区、非政府组织、家庭及个人共同承担福利责任,提供福利服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发挥多部门的积极性,积极推动福利国家向福利社会的转变 l980年以来, 欧美在医疗服务、教育和其他社会福利机构服务提供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将市场机制理念、工作手段、运作模式和制度安排引入福利事业之中,准市场理论应运而生。英国是倡导准市场理论与推进福利提供市场化运作的最主要国家,并已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准市场(Quasi—market)是社会福利理论的重大创新, 为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提供理论解释 准市场又称内部市场(1ntenal Market),最初是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社会政策学者提出的。顾名思义, 准市场或内部市场是相对传统意义上的自由经济市场,或是所有社会活动范围的自由市场体制而言的。传统意义的自由市场既是准市场思想的参照物,又是自由经济市场理论的发展。准市场理论渊源是英国社会福利理论界与社会政策学者早有论述的社会市场理论。世界社会福利理论奠基人和社会政策鼻祖R.M.蒂特马斯从社会整合原则和人类需要满足方式的角度,从对比的角度率先提出社会市场概念 他认为,经济市场整合原则是竞争和自私自利,社会市场整合原则是道德和需要:经济市场满足需求的方式是有效需求、经济交换或双边转移, 社会市场满足需要的方式是赠与和单边转移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与社会政策大师平克既承袭了蒂特马斯的社会市场思想, 又在古典社会学家那里发现社会市场理论的社区起源,还使社会市场概念基本涵义越来越明确清晰。社会市场就是对应经济市场运作的社会政策实践与社会福利服务活动,是满足人类需要的福利制度安排与政策模式 。令人欣慰的是,社会市场理念与传统已经成为欧美福利制度安排、社会政策框架和社会福利理论的重要组成 福利国家式社会市场体系是现代化工业社会结构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结构体系由经济市场与社会市场两部分组成 经济政策调节社会生产活动,社会政策规范社会消费活动 经济市场与社会市场相互依赖,二者是平等互惠的制度性伙伴关系 这意味着社会生活与人类需要由经济市场与社会市场两部分组成,共同形成现代性市场体系。
准市场理论既为社会福利制度提供崭新的运作机制,又导致社会政策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准市场理论是对福利国家福利制度改革、混合经济的福利和福利多元主义现实的理论概括, 其理论假设、基本主张和政策目标与传统福利国家制度安排与国家化福利提供体系相对应 准市场理论价值基础是市场竞争、服务效率、服务使用者选择、公众交代和合作及多元主义, 价值理念截然不同于福利国家的制度再分配、社会公平、社会平等、公民权利和国家垄断:准市场基本理论假设是, 传统福利服务的国家化提供方式是官僚主义、僵硬死板和无效率的: 国家福利提供方式既无经济效率, 又无社会效益,难以及时回应不断提高和变化的人类需要 准市场理论的基本主张是,将市场营销策略、招投标方法和社会服务采购等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社会福利服务供应过程之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医疗服务、基础教育和其他社会福利服务供应中的作用,改变单纯依靠国家机构和制度化再分配方法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传统模式: 准市场理论倡导和追求的主要政策目标是福利资源更加公平合理的分配,福利资源利用效率的显著提高, 福利提供体系更加弹性、灵活的运作, 增加福利服务提供体系成效的公众交代性,提高福利资源和财政资金使用率, 使福利政策的焦点由资源再分配转为如何使用社会资源,核心目标是通过竞争机制改善服务机构的质量, 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公民的基本需要 准市场理论强凋国家在福利发展与社会政策议程中角色的转变,国家由福利资金提供者和福利服务提供者双重身分,转变为单纯的福利资金提供者, 国家由福利服务的供方转变为单纯的买方, 福利服务将主要由服务竞标中的获胜者来提供,福利资金提供与福利服务提供分离,形成福利事业所有权与服务提供权分离的状况, 国家角色在社会福利发展中发生重大变化 国家与市场、社区的关系也因国家角色的转变发生重大变化,福利提供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不言而喻,福利提供方式的转变彻底改变了福利资源的分配模式和运作机制,具有深层的革命性影响。
福利国家福利制度改革与福利服务提供方式的准市场改革既未根本改变福利国家制度安排, 又未实质性降低国家福利责任的承担能力,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政策框架是所有现代工业化社会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已被世界各国社会发展实践证明的客观规律长期以来,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国人对欧美社会福利事业和福利国家制度安排充满误解 例如福利国家危机四伏,困难重重, 濒临崩溃瓦解的边缘,早已陷入毫无发展前途的绝境,福利国家普及性和覆盖全民的免费福利服务已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公共财政体制濒临崩溃, 福利国家大量削减公共开支预算,显著降低国家在社会福利发展与责任承担的角色作用等 实际上, 福利国家的制度改革创新基本上分为思想理论讨论与实际政策框架结构调整两部分, 国人关注和看到的常常是欧美社会思想理论层面上的社会争论,并未注意实际政策的改变 不可否认,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还需要不断改进,以更好地满足公民的基本需要 但是实际上,众多欧美学者的经验研究都发现:欧美政府并未实质性地减少国家公共福利开支,政府仍一如既往地承担社会福利的主要责任,政府仍是社会福利资金来源的主要提供者 例如,以英国1948年建立的全民医疗服务制度改革为例,1974年的改革引进了社区健康理事会,更好地代表了医疗服务消费者的意见1982年全民健康服务再度改革重组,原来的地区健康委员会(AHAs)被地域范围更小的街区健康委员会(DHAs)所取代, 以回应非中央集权和简化官僚层次的需要 尽管全民健康服务管理架构有所变动,但在关键部分, 即通过税收筹集卫生经费和国家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并未改变, 并通过准市场机制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更为重要的是,欧美福利国家不仅没有降低福利国家的社会责任, 恰恰相反, 福利国家超越传统社会福利政策与国家再分配领域,进入传统经济生活与市场分配领域,为劣势群体提供广泛多样的就业服务就是典型的例证 ,由此形成经济政策社会化和社会政策经济化的现象。这说明社会福利事业与社会政策是所有现代工业社会结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现代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是全人类普遍存在的基本需要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社会发展手段与目的的关系问题, 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是全人类的需要。
为什么会为竞争缩减开支,降低质量,怎么产生新的社会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