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储备因素分析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国际储备因素分析法又可称储备需求函数是指在确定国际储备需求量时,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将其引入储备需求模型的分析方法。在具体分析过程中,通常对影响一国储备需求的多种因素进行回归以及相关分析,以构成储备需求函数。
国际储备因素分析法主要有:
(1)弗兰德斯模型
1971年,弗兰德斯在《国际储备的需求》一文中就发展中国家储备需求建立了一个储备需求模型。弗兰德斯需求函数是在储备需求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建立的理论模型。这些影响因素包括:一定时期内一国官方外汇储备与国际清偿力的平均比率、储备变动率、消胀的GNP增长率、本币贬值程度、人均GNP占美国人均GNP的百分比和出口变动率等。
(2)弗伦克尔模型
1974年,弗伦克尔在《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对国际储备的需求》一文中构建了储备需求模型。他通过对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储备需求进行对比,目的在于检验两类国家在储备需求函数的结构上是否存在差异性。弗伦克尔认为,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储备需求函数的影响变量大致相同。对储备需求函数的参数进行估计时,弗伦克尔发现储备需求量与平均进口倾向、国际收支变动率、进口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就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的参数进行比较,二者存在明显不同,计算结果表明:欠发达国家的储备需求对国际交易额变动的弹性大于发达国家,对国际收支变动的反应小于发达国家。
(3)埃尤哈模型
1976年,埃尤哈发表《欠发达国家对国际储备的需求:一种可分配的滞后阐述》的论文,建立了发展中国家的储备需求模型。对模型参数的估计表明,欠发达国家的储备需求与预期出口收入、进口收入的变动率、持有外汇资产的利率和一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埃尤哈模型将前二期储备需求量对本期储备需求的影响考虑进来,这较其他模型是一种理论上的进步。尤为重要的是,运用实际数据对储备需求函数的检验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因此它可以被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储备需求模型。总之,因素分析法比较全面地考虑了影响储备需求的诸多因素,并将对储备需求量的测算从粗略转向精确的定量,但它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多元回归方程要求式中诸变量彼此独立不相关,但在储备需求模型中,这个条件往往得不到满足,如果单纯为了满足这一条件而将彼此相关的变量从模型中去除,则模型中包含的要素又不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