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健康指标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健康指标

  健康指标是指通过计划的实施,反映干预对象健康状况改善情况的指标。由于要使干预对象的健康状况改变往往是一个较长的时期,所以,健康指标反映的通常为远期效果。包括发病率的降低、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平均期望寿命的提高等。

健康指标的分类[1]

  1.按照健康测量的对象分类

  分为直接指标和间接指标。直接指标是指可以直接测量个体群体健康状况的健康指标。常用的直接指标包括生长发育指标、营养状况指标、症状和功能指标、疾病指标、残疾指标、死亡指标、心理指标及行为指标。

  间接指标是指通过对人生活环境和人口学特征的测量间接反映健康状况的健康指标。由于人的健康水平与其人口学特征及其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因而间接指标可以在—定程度上反映人的健康状况。常用的间接健康指标主要包括反映人口学特征的指标(如性别构成、年龄构成、职业构成、文化构成等)和反映环境的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识字率、人均收入、人均住房面积、安全饮水普及率、每千人口医生数、每千人口床位数等)。

  2.按照健康测量的内容分类

  可分为生理学指标、心理学指标和社会学指标。人的健康具有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特征,因而反映健康状况的健康测量指标无疑也应包括着二个方面:生理学指标、心理学指标和社会学指标。这种对健康测量指标的划分是与世界卫生组织所提出的多维健康概念相对应的。

  3.按照健康测量的方式分类

  可分为客观指标主观指标。客观指标是通过物理检查和实验室检大等手段获得的生理、生化等方面的指标,以及其它客观存在着的指标,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硬指标”。这种指标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实际存在的可以测量到的健康现象或事物,但难以反映人们的主观感受和心理活动。

  主观指标是指通过自我报告的形式来反映人们在健康方面的主观感受、心理活动等指标,它可以弥补客观指标在健康测量中的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讲,主观健康指标更能够体现人的社会性。

  4.按照健康测量指标本身的性质分类

  可分为指标和指数。指标是指对健康现象的具体测量,它能够从某—方面或某一侧面来反映健康状况。在评价健康状况时,常常多个指标结合起来进行评价。指数是指由多个指标通过某种方法或法则构成的综合指标或量表得分,它更能全面地反映健康现象。对于主观感受、观点、倾向、心理活动,通常只能用指数形式来测量。

  5.其它分类

  还存在对健康测量指标的多种其它分类,如将健康指标分为结构指标和功能指标,个体指标和群体指标等。

  将健康指标分类的目的并不是非要将某个指标归人某一类,主要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各类健康指标的功能及健康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便更合理、更有效地选择和使用健康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常根据需要和可能将多种分类结合起来,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加以归纳和应用。

健康指标的特点[1]

  1.健康指标的可行性

  可行性指能否得到计算该指标的有关资料,是否具备计算和分析该指标的适宜方法。在众多的健康指标中,有些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人群的健康状况,但却很难获得或者不能经常获得计算该指标所需的必要信息,例如,患病指标能够比死亡指标更敏感地反映健康状况,但疾病资料不易获得,尤其是连续的疾病资料,相比之下,尽管死亡指标并不是反映健康状况的理想指标,既不全面,又不敏感,但之所以沿用至今,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死亡资料容易获得。

  因此,与其用难以获得资料的“理想”指标,还不如选择理想程度较低但资料容易获得的健康指标。可见,可行性是选择评价健康状况指标的决定因素。选择健康指标应首先从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实际条件(人力、物力、财力、组织管理水平等)、选择健康指标的目的等来考虑健康指标的选取。如果指标不可得,再理想的指标也是毫无意义的。

  2.健康指标的有效性、可靠性、灵敏性和特异性

  选择健康指标时还要考虑到指标是否有效、可靠、灵敏和特异。理想的健康指标应具备以下特点:

  (1)有效,指健康指标能够测量出它们所应该测量的内容,能够反映出它们所应该反映的健康问题,即可以将居民健康状况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清楚而正确地表现出来,使人们易于了解和把握,并发现所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

  (2)可靠,指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对象或现象,所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即具有客观重复性。如果一个健康指标的可靠程度很低,那么它必然不能正确地说明它所要说明的问题,即是无效的。

  (3)灵敏,指健康指标应对有关现象或事物的变化是十分敏感的,即有关现象或事物发生了变化,则健康指标的数值也应随之发生改变,不敏感的健康指标不易反映出健康现象变化的规律和特征。

  (4)特异,指健康指标只体现有关事物或现象的变化,而不是有关事物或现象发生了变化,而健康指标却没有变化;或有关事物或现象并无变化,而健康指标却有所改变。

  例如,死亡率在反映最坏的健康方面是有效的,但却不能够有效地反映正向健康或全面健康。与疾病指标相比,死亡的标志更为明确,因而死亡指标比疾病指标更可靠。又例如、婴儿对外界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十分敏感,各种环境因素对人体的不良影响首先反映在婴儿身上。所以,婴儿死亡率是一个反映环境因素,尤其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的敏感指标。但是,婴儿死亡率对任何一项具体的卫生活动(如免疫接种)却没有特异性。因为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可以归于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但很少归于一项具体的卫生活动。相反,某传染病发生率这个指标则更有特异性。

  3.健康指标的可比性

  健康指标应该便于比较,即具有可比性。出干对健康的判定具有相对性,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健康,因此,健康状况的好杯、健康水平的高低只能通过比较(横向和纵向比较)来判断(相对的好与坏,或高与低),这就要求用于比较的健康指标具有可比性,否则,难以对同一人群不同时间或同一时间不同人群之间的健康状况进行比较。

  要使健康指标具有可比件,一是最好选用已为各国公认的健康指标,如婴儿死亡率、总死亡率、期望寿命、识字率等,这样才有比较的可能性;二是将健康指标“标准化”、即对于所要比较的健康指标,要有统一的定义、统—的收集资料方法以及统一的计算指标的方法。

  4.健康指标的发展性

  健康指标还应具有发展性。由于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卫生状况也在不断改善,因而反映健康状况的指标也不应固定不变。不同特征的人群,其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是不同的,健康状况也会有所不同。所以,适用于评价这个人群健康状况的指标不一定适用于其它人群;过去适用的健康指标不一定现在也适用。应根据人群的特征选择与在现阶段该人群所可能达到的健康水平相适应的健康指标。在第一次卫生革命时期,死亡指标是说明人群健康状况的较好指标。但随着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死亡谱疾病谱的改变,死亡指标已不适于反映现代健康问题的需要,应结合其它健康指标(如疾病指标、残疾指标、心理指标、社会健康指标等)共同评价人群的健康状况。因此,我们应根据社会的发展,选择适宜的健康指标,同时还要不断完善旧指标,发现新指标,并建立与计会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健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1.0 1.1 张超慧主编.第七章 健康测量与评价 学校体育评价[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6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健康指标"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