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调节政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供给结构政策(supply-adjusting policy)
目录[隐藏] |
什么是供给调节政策[1]
供给调节政策又称结构政策,是指通过影响经济增长的三个决定因素,即生产率、资产形戍及劳动投入,激发经济活力,通过总供给增加而平衡供求总量的供给调节准则及方针。
供给调节政策的特点[2]
供给调节政策的特点是长期性,在短期内难以有显著的效果,但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一国的经济实力与科技水平,从而为实现内外均衡创造条件。
供给调节政策的内容[2]
供给调节政策包括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制度创新政策等。
(一)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的核心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国内、国际市场的变化制定出正确的产业结构规划,一方面鼓励发展和扩大一部分产业,另一方面对一些产业部门进行调整、限制,乃至于取消。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目的,在于克服资源在个产业部门间流动的障碍,使本国产业结构的变动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情况,在保障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减少乃至消除结构性的国际收支失衡。
(二)科技政策
现代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水平的竞争,发挥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核心作用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科技政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推动技术进
步技术进步一般应从一国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着手。从内部看,主要是重视和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重视技术教育,鼓励技术发明和创新,使原有的传统技术不断得到改进;从外部看,主要是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在原有企业或新建企业直接采用国外先进生产方法或工艺,代替传统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技术。政府应在这两项工作中都发挥指导作用,引导企业实现技术进步。
2.提高管理水平
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管理制度与之相适应,现代管理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它反过来又大大促进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管理水平的重点在于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改进管理手段,培养企业家阶层。
3.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运用科技进行管理的主体。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真正制约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决定因素,不只是物质资本和技术,而是缺乏人力资本优势,低下的劳动力素质是无法对现代化技术设备进行使用和管理的。增加人力资本投资主要是增加投资强度,调整教育结构,改革教育体制,鼓励国际交流,从而最终提高本国劳动力的素质。
(三)制度创新政策
制度创新政策是针对经济中存在的制度性缺陷而提出的。主要表现为企业制度改革,包括企业创立时的投资制度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富有活力的、具有较高竞争力的微观经济主体始终是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基础。如果一国经济中存在的低效率具有普遍的制度性原因,比如规模大、效率低的国有企业问题,那么,进行制度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