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货币流通速度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交易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velocity of money circulation/Velocity of Circulation)

目录

货币流通速度概述

  货币流通速度是指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或实现交换)次数。

  商品实现交换后,一般会退出流通,进入生产或生活消费;而货币作为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手段,是处在流通中不断地为实现商品交换服务。在一定时间内,多种商品交换活动不断继起,同一单位货币就可以为多次商品交换服务,从而实现多次周转。例如,在一定时间内,甲用10元向乙买花生,乙用这10元向丙买布,丙又用它向丁买衣服,这10元货币在一定时间内实现了30元的商品价值,其流通速度是3次。

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

  主要有经济和心理两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是基本的,包括:

  ①居民的货币收入水平和支出结构变化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收入水平既定,消费结构不会有大的变化。当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时,消费结构中用于高档消费品的部分会增加。在积储过程未实现购买力,居民持币率就呈上升趋势。这就会促成货币流通速度的减慢。

  ②产业结构及生产专业化状况的影响。不同生产周期、不同资本有机构成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重不同,以及社会生产的专业分工程度不同等,都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生产周期长的部门,资金周转慢,其货币流通速度相对较慢;反之,则较快。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资金占用多,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反之,则加快。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越细,进入市场交易的中间产品越多,生产效率越高,生产周期缩短,实现国民生产总值越多,流通速度就越快;反之,则较慢。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有这些方面发生变化,都会相应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发生快慢不等的变化。

  ③经济单位数量和金融市场发达状况的影响。参与经营及收入分配的个人和企业数量越多,社会整体效益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就加快,否则货币流通速度就慢。金融市场越发达,商品交易之外的货币交易占用量越多,货币流通速度越慢;反之,则相对加快。

  ④财务及结算制度的影响。如一定时期中分多次支付工资,每项支付期短,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之,则慢。金融业发达,能采用多样灵活的结算方式,减少资金占用时间,可以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反之,则慢。

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消费者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和对信用货币及纸币的信任程度。心理因素包括人们的支付习惯、消费心理、价值观念,以及对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变动的预期,还包括对政府的重大政策变化和其他政治因素的预期等。心理预期导致的行为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时甚至是很大程度上左右人们的储蓄和购买行为,从而影响货币流通速度。

上述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诸多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货币流通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难以考察和计算的变量。

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公式

  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公式,从K.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变换得出。货币流通规律的基本公式是: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M)=待销售商品数量(Q)×单位商品价格(P))/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V)

  即M=\frac{QP}{V}

  将上式移项,即可得出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公式为:

  V=\frac{QP}{M}

  依据这一公式,可以计算出任何时期的实际货币流通速度。对计划未来时期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一般是以前期或正常年度的货币流通速度为基础,综合分析以上各项因素的影响,再作出预测。一般是排列一定时期中影响货币流通速度正、负变化的诸因素,最后预测出该期货币流通速度是呈加快或延缓的变动趋势。 计算货币流通速度,还有两个著名公式,即现金交易方程式剑桥方程式。现金交易方程式由美国经济学家I.费希尔提出,其公式为:   MV=PT式中M表示流通中货币数量,V表示货币流通次数,P表示一般商品价格,表示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交易量的总和。在货币周转量V与其相对应的商品交易量PT 的概念范畴下所求出的货币流通速度可用V代表,又称货币的交易流通速度,它主要受支付制度和支付习惯的影响。剑桥方程式是在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的现金余额说基础上,由A.C.庇古用方程式首先提出,其公式为:

  M=kpy

  式中M表示人们持有的货币量,k为货币量占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P为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y为按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P即为名义收入它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表示货币流通速度的根据剑桥方程式求得的货币流通速度,用V表示,又称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是当代国际上有关货币流通速度的流行观点。

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的关系

  货币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存款货币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信用扩张倍数。根据货币乘数理论其公式为:

  K_2=\frac{M_2}{B}=\frac{1+c+t}{c+r_d+t\cdot r_t+e}

  其中,K2为广义货币乘数,c为现金漏损率.rd为活期款准备金率,t为定期和储蓄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重,rt为定期存款准备金率,e为超额准备率。

  结合(1)和(2)得出:

  K_2\cdot B=\frac{GDP}{V}

  不难看出,在一定的名义GDP下,基础货币B和货币流通速度V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即在一定的产出水平下,货币流通速度增大,则货币乘数减少;反之亦然。所以要分析金融创新对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只要找出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29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14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货币流通速度"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20.191.41.* 在 2011年6月28日 15:43 发表

看过!

回复评论
222.85.7.* 在 2012年1月2日 20:26 发表

智库百科,为何评论的人如此少

回复评论
49.125.54.* 在 2012年5月10日 23:41 发表

MBA 很给力

回复评论
202.103.39.* 在 2012年8月9日 16:27 发表

错误百出。请更正!

回复评论
202.175.26.* 在 2013年5月2日 13:50 发表

很有用的說!

回复评论
117.136.11.* 在 2013年7月26日 16:04 发表

B为什么就成货币乘数了?????!!

回复评论
王晓霞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2月8日 20:34 发表

B不是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K2是货币乘数。

回复评论
y桑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2月9日 12:05 发表

王晓霞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2月8日 20:34 发表

B不是货币乘数,是基础货币,K2是货币乘数。

谢谢指正,错误之处已做修改~

MBA智库百科是可以自由参与的百科,如有发现错误和不足,您也可以参与修改编辑,点击条目上方的编辑进入即可参与,期待您的加入!~

回复评论
王晓霞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2月11日 19:40 发表

据本人的研究,公式K2B=GDP/V也是有问题的,正确的公式应为V=PQ/B=GDP/Bz=K2GDP/M2z,z为增加值率,z=GDP/PQ. 另外,改的其实也不对,假设原来的公式是对的,应改为货币乘数K2(而不是改为基础货币B)。 其实最后一段的结论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乘数成反比是错误的。按本人更正的公式,两者是成正比的。

回复评论
王晓霞 (Talk | 贡献) 在 2013年12月15日 19:59 发表

严格来说成正比和成反比都是错的,成正比是V/K2=常数,成反比是VK2=常数。事实是V/K2不等于常数,VK2不等于常数。

回复评论
175.146.149.* 在 2015年10月27日 16:20 发表

根据笔者新研究,c=PQ/T,c为产销率,T为总产出;z=GDP/T 这样V=PQ/B=cGDP/Bz=K2cGDP/M2z

回复评论
61.151.178.* 在 2017年12月6日 21:06 发表

11111

回复评论
Henry诚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12月13日 17:32 发表

在一定时间内,多种商品交换活动不断继起,同一单位货币就可以为多次商品交换服务,从而实现多次周转。

“不断断起”是啥

回复评论
111.146.26.* 在 2018年4月7日 22:46 发表

Henry诚 (Talk | 贡献) 在 2017年12月13日 17:32 发表

在一定时间内,多种商品交换活动不断继起,同一单位货币就可以为多次商品交换服务,从而实现多次周转。

“不断断起”是啥

就是一次交换紧接着下一次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