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66个条目

互联网+政务服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互联网+政务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继2015年提出“互联网+”概念后,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其内涵是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

  2016年国务院将“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明确写入2016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4月,国办转发了发改委等10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这一概念正式进入实操。

  2016年9月4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以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更大程度利企便民。会议指出,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关键之举,有利于提高政府效率和透明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企业四处找”为“部门协同办”。

  目前,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迅速,但仍有巨大提高空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6年6月中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1.76亿,占总体网民的24.8%,相当于每四位网民里只有一位接受过在线政务服务。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背景

  近期中国经济虽呈现企稳向好态势,但下行压力仍存。考虑到推动创业创新是尽快摆脱增长动力“青黄不接”困境,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的重要举措,破解公共服务不到位等“堵点”势在必行。

  有鉴于此,利用“互联网+”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促进办事部门相衔接,变“企业四处找”为“部门协同办”,让信息代替人“跑腿”,可最大程度利企便民,从源头上减少“循环证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要求

  • 凡是能实现网上办理的事项,不得要求群众必须到现场办理;
  • 凡是能通过网络共享的材料,不得要求群众重复提交;
  • 凡是能通过网络核验的信息,不得要求其他单位重复提供;
  • 在服务平台上,则要求实体政务大厅与网上平台融合。
  • 力争到2017年底前,各省级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建成面向公众、开放共享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2020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国、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同时,也着力推进互联网对传统政务的形塑,要求加快清理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各种规定。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点

  一是强调打通数据壁垒,促进各部门、各层级、各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力争到2017年底前,各省级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建成面向公众、开放共享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2020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国、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

  此举将使官方能够提供更精准、切实满足民众需求的政务服务,提高决策水平。长期以来政府部门“信息私有”的固有思维和格局也将被打破。

  二是强调加强系统和信息防护能力,加大对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重要数据保护力度。   中国网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据中国互联网协会数据,逾六成网民通话记录等网上活动信息遭泄露,近80%的网民身份信息曾被泄露,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在此情况下,官方明确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过程中加大对重要数据保护力度,正是对准了民众的“痛点”,将解除人们使用电子政务的后顾之忧。[1]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优点

  政府的服务可以利用互联网快速、泛在、精准的特点,令服务更高效透明。中国的政务服务现在也在改革,包括简政放权等等,这个方面做过很多的探索。互联网+,现在很多加的是比如各种各样的行业,政府的服务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一些优势和特点。比如互联网的特点:快速、泛在、精准,更重要的是解决信息不对称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互联网+政务服务"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