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37个条目

主体教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主体教育

  主体教育是一种基于主体哲学对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教育活动的认识,是一种教育的观念或教育哲学思想,它相对于依附性教育或客体教育而言。其基本观点是: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人的价值是教育的最高价值;培育和完善人的主体性,使之成为时代需要的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主体教育的过程必须把受教育者当作主体,唤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向,激发受教育者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育成为主体的内在需要,成为主体自主建构的实践活动。

主体教育的特征[1]

  (一)自主意识

  自主意识包括关于自我和自我价值的明确意识、自己支配自己命运的意识及对自我的反思与责任意识。人具有自我和自我价值的明确意识就意味着他对于自己作为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价值有充分明确的意识。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而不是其他生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拥有着特有的价值,并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因而他强烈地希望能够支配自己的命运、做自己的主人。这个时候他与对象物不再是依附关系.而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他试图通过自己的方式改造对象物,而不是被对象物所奴役(自己支配自己命运的意识)。这种渴望之中就包含了对自己行为的一种责任感.他会反思这样做是否符合对象物的客观规律(自我反思与责任意识)。正是这种自主意识使人把自己与世界区别开来,使人区分了主体和客体,并把自己当做主体而努力去把握客体世界。

  (二)自由追求

  这里的自由是一个历史哲学概念.是指人的~种存在状态。它的内涵是人摆脱必然性的压迫之后而达到的整个身心的无拘碍而愉悦的状态。这里的自由比政治学上和认识论上及美学上的自由概念的内涵要广泛,它包容了这三者的内容。也就是说,作为历史哲学范畴的自由,包含着政治上不受奴役和压迫,心理上健全、没有障碍,在对客观世界的关系中表现出掌握了必然并且能够利用必然这几方面的内容。自由是人作为主体所追求的目标,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是指向这一目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是所有生物追求的共同目标。但人与其他生物不同,人是把自由作为一种自觉的目标来追求的.而不只是一种本能的趋向。正是人作为具有意识的存在物这一特点决定了人把自由自觉的生存与发展作为自己的理想来追求,并且把自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自由绝不是不顾客观实际而胡来,它必须建立在对客观必然性的尊重上;自由概念还包含着心理规定和精神内容,即是说人的自由中包括了人的心理上的健全、精神上的愉快。掌握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主体精神上的快乐与幸福。自由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规定,就失去了心理依据,会变成一种毫无根据的东西。因此,自由的获得不仅是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而且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结果。人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与心理素质,才能真正获得和享受自由。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心灵空虚的状态不能称为自由。

  (三)超越自我

  所谓超越自我,即主体不再盲目地满足于自己的现状,为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能动地把握客体。主动迫切需要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超越不仅仅是对自我的完善,而且是自我对有限性的突破。自我能够实现超越,因为自我可以审视自己和批判自己。在这里,主体放弃了对外物和他人的依赖,转而反求于己,追求自我的内在力量的充实,因而表现为自强的主体性。如果没有这种超越自我的对价值理想的追求,人们就失去了希望的召唤,而这一切的丧失。将是人性的彻底沦丧。

参考文献

  1. 何菲.主体教育的内涵及特征(J).文教资料.2012,23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主体教育"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