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性危机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中间性危机(intermediate crisis)
目录 |
中间性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进程中发生的带有地方性、特殊性、局部性的生产过剩危机。所谓“地方性的”危机,因为它是局部地区和少数部门发生的、生产下降幅度不大的生产过剩危机,不象周期性危机那样普遍和深刻。所谓“特殊性的”危机,因为它不是周期发生的,而是由于特殊原因在山个周期的中间发生的,不是每一个周期都必然要发生的有规则的现象。
中间性危机由恩格斯所首创,是恩格斯用来指发生在当时的十年周期中间的一些非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名称。
中间性危机是周期性危机派生的一种形式,它发生在经济周期的复苏或高涨阶段,使经济的复苏或高涨中斯.但这种危机形式既不具有周期性,也不属于周期的组成部分,它同作为生产周期物质基础的固定资本更新没有必然联系;因此,它并不能以强制约、破坏性的手段赞时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中间性危机的特点[1]
第一,中间性危机深度浅,时间短,它只是整个工业周期复苏或高涨过程中的间歇。
第二,中间性危机只是一种“局部危机”,它只涉及部分工业部门或者部分工业地区,不具有普遍性。
第三,中间性危机同固定资本更新这一周期的物质基础并无必然联系,而往往由某些偶然因素触发。
第四,生产下降同其他国家的生产下降不具有同期性。
中间性危机、周期性危机、局部危机的区别[2]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理论界围绕着是否存在“中间性危机“及其与周期性危机、局部危机的区别问题展开的讨论。主要有三种观点。
1、祁华、雪笑在《世界经济)1979年第4期发表的《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周期性经济危机更加频繁了吗?》一文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包括“周期性”的和“中间性”的两类。周期性危机的情况是:(1)危机的风暴猛烈,主要表现在生产下降幅度大、持续时间长,企业大量倒闭,工人失业严重。(2)危机具有普遍性。它不是只涉及个别部门,而是涉及多数部门特别是主要部门,而且席卷全国。(3)危机有定期重演的周期性,与固定资本更新有密切的关系。(4)危机具有同期性,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危机。如不具备上述条件,那就是中间性危机。
2、吴大琨在《新建设》1963年第7期发表《论战后美国的经济周期》一文,不同意在战后时期存在中间性危机的观点。他认为,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文本第二版序言中指出:“在本书中,我把工业大危机的周期算成了五年。这个关于固期延续时间的结论似乎是从1825——1842年间事变的进程中得出来的,但是1842—1868年的工业历史表明,这种周期实际上是十年,中间的危机只具有次要的性质……”(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这里的“中间性危机”的概念,恩格斯用来指的是发生在十年周期中间的一些非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名称,它的内容应当是和马克思所说的“部分危机”或“局部危机”的内容相同的。马克思所说的“局部危机”是指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而发生的一种生产过剩危机的形式,它是发生在生产过程或流通过程中的一个部分的危机,可以是工业生产中的一个或几个部门中的危机,也可以是单纯的商业危机;在发生这些危机的时候,某些有关部门的生产会有所下降,但就整个社会来说,周期性经济危机发生时所必然会有的那些现象就不可能都同时出现,特别是固定资本的投资数更不可能有大量的下降。
3、周建平在《经济研究}1982年第l0期发表的《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一文中提出,不仅战后美国所经历的危机中不存在恩格斯所曾经提到过的那种“中间危机”,而且历史上也没有过,甚至“中间危机”这个概念本身能否成立也值得怀疑。因为马克思没有使用过“中间危机”一词,恩格斯有过“中间危机”的提法,但仅仅是针对某种具体历史现象提出来的,从他前后的叙述来看,似乎不应把它当成一种结论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