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文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德鲁克文集》(The Essential Drucker),也译为《德鲁克精华》
目录 |
《德鲁克文集》由三本书组成:《个人的管理》、《组织的管理》和《社会的管理》、由日本长期担任德鲁克著作日文翻译的笃男植田先生选编,选编的内容均为德鲁克所有著作中,特别是近10 年来的新著中的精华。《德鲁克文集》论述内容全面,它系统地浓缩了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可谓“三叶乃尽知秋”,因此得到了德鲁克先生本人的首肯及褒扬。《德鲁克文集》在日本推出后,立即成为该国当时的管理学畅销书之一。
如何使管理井然有序,并使管理人员富有成效,这两项开发任务是60年来作者一直为之努力的两大工作重点。实际上,作者之所以得到人们广泛认可的原因就是因为作者对管理的实践方法和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作者希望这套丛书对中国的管理人员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并能为他们在今后的10年里履行各项重大任务助上一臂之力。
彼得·德鲁克——现代管理之父、“大师中的大师”。
德鲁克与1909年生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祖籍为荷兰。德鲁克家族的先人在17世纪时从事书籍出版工作。德鲁克的父亲为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母亲是率先学习医学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其1979年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旁观者》对其成长历程作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界是受人尊敬的思想大师。他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德鲁克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文风清晰练达,对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德鲁克一生笔耕不辍,年逾九旬还创作了这本《德鲁克日志》,无怪乎《纽约时报》赞誉他为“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管理学者。他曾发誓:“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要写到80岁”
这是一部复杂的作品,它融会了德鲁克在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高度智慧。这是一部现实的作品,它是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工业社会的一个全面、独特、深刻的剖析,最为重要的是,它不仅给出问题,还给出答案的关键要点。这是一部预言式的作品,正如作画者在序和后记中提到的那样,本书中揭示的很多重要趋势和思想都在短短和十几年中变成了现实。这是一部影响重大的作品,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样,这部作品在日本曾经产生过极其重大的影响。这是一部还需要继续挖掘的作品,这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宝库,毕竟,它融入了德鲁克多层面的智慧,也许,它思想的一鳞半爪,对我们来说却可能是开启一个新的想法的金钥匙。本文集由三本书组成:《个人的管理》、《组织的管理》和《社会的管理》、由日本长期担任德鲁克著作日文翻译的笃男植田先生选编,选编的内容均为德鲁克所有著作中,特别是近10年来的新著中的精华。本文集论述内容全面,它系统地浓缩了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可谓“三叶乃尽知秋”,因此得到了德鲁克先生本人的首肯及褒扬。本文集在日本推出后,立即成为该国当时的管理学畅销书之一。
- 目录
- 中译本序
- 导言
- 第一篇 社会巨变
- 第一章 从资本主义到知识社会
- 变革
- 知识的应用
- 知识的新内涵
- 工业革命
- 生产率革命
- 管理革命
- 何为管理
- 从一般知识到专门知识
- 第二章 知识劳动者——最重要的资产
- 打破稳定的组织
- 组织的社会责任
- 组织业绩
- 作为最重要资产的知识劳动者
- 前所未有的组织社会
- 第二篇 知识劳动者的生产率
- 第三章 知识劳动生产率
- 资本与技术无法替代知识
- 任务是什么
- “一心一用”
- 知识劳动的种类
- 合作
- 学习与传授
- 第四章 学会发挥效能
- 为什么需要效能
- 谁是决策者
- 决策者面对的现实
- 效能的保证
- 效能能否后天学到
- 第五章 注重贡献
- 自我承诺
- 知识的贡献
- 正确的人际关系
- 第三篇 自我管理
- 第六章 彼得·德鲁克的七次经.历
- 目标与愿景——威尔第的话
- “上帝能够看到神像的背面”——菲迪亚斯如是说
- 继续学习——一名新闻记者的决心
- 回顾总结——主编的倡导
- “在新的职位上应该做些什么”——资深合伙人的告诫
- 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耶稣会会士与加尔文会会士的发明
- “凭什么不被世人忘记”——熊彼特如是说
- 学而知之
- 个人对自己的责任
- 第七章 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价值现
- 自己的长处在哪方面
- 自己是怎样取得绩效的
- 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
- 自己的职业归宿在哪里
- 第八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
- 时间需求
- 时间问题的诊断
- 时间管理
- 消除浪费时间的因素
- 整合“可酌情支配”的时间
- 第九章 专心致志
- 舍弃过去
- 轻重缓急
- 胆识
- 第四篇 专业人士的若干基本准则
- 第十章 有效决策
- 决策过程的组成要素
- 四种事件
- 关于决策的具体要求
- 什么是正确的妥协
- 实施决策
- 反馈
- 从征求意见,而不是从查明事实开始
- 考虑不同的意见
- 决策是否确实必不可少
- 第十一章 卓有成效的沟通
- 沟通与信息传递
- 下向沟通与上向沟通
- 目标管理
- 第十二章 信息与组织
- 平扁型组织
- 灵活性与多样性
- 自律与职责
- 第十三章 领导工作
- 不需要“感召力”
- 使命、责任与赢得信任
- 第十四章 变长处为成效
- 根据各人的长处来安置成员
- 组织目标
- 如何“管理”上司
- 第十五章 创新原则
- 创新实践
- 五“要”
- 三“不要”
- 成功创新的三个条件
- 保守的创新者
- 第五篇 个人成长
- 第十六章 你的后半生
- 关于后半生问题的三种回答
- 个人革命
- 发达国家的社会变革
- 第十七章 受过教育的人
- 知识社会的核心
- 知识社会与组织社会
- 技能与受过教育的人
- 构筑通向一般知识的专业知识之路
- 第十八章 专业人士的个人成长
- 责任是关键
- 是否该辞职
- 做好正确的事
- 自我更新
- 凭什么不被世人忘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任何一个国家中的最大群体都是农民。
80年之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夕,人们认为,除了北美之外,所有的发达国家毫无疑问都将日益变得不能养活自己,并将日益不得不依赖于从非工业化和非发达的地区进口食品。
今天,在主要的自由市场发达国家中,惟有日本大量地进口食品(即便日本也并不一定要这样做,粮食生产之所以成为日本的弱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已过时的稻米补助政策的结果,这种政策妨碍了日本发展现代的高效农业)。其他所有的自由市场发达国家尽管其城市人口增长迅猛,却都已成为剩余食品的生产者。在这些国家中,食品的总产量在今天都已许多倍于80年前的食品总产量,而在美国,目前的食品总产量已是80年前的8~10倍。
然而,在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自由市场发达国家中,农民在今天至多只占人口和劳动力的5%,也就是说,只有80年前农民的10%。
1900年左右,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人口和劳动力的第二大群体都是家佣。像农民一样,家佣也被认为是一种“自然法则”。1910年,英国的人口普查统计将“中下阶级”定义为能雇用3人以下佣人的家庭。在整个19世纪,当农民在人口和劳动力中的比例都在稳步下降的同时,家佣的绝对数量和人口百分比却在稳步上升,这种倾向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在80年之后,家佣在发达国家中实际上已经消失。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所出生的人,亦即至今不到50岁的人,除了在舞台上或在老电影中,几乎无人见过家佣。
过去,农民和家佣不仅是最庞大的社会群体,而且也是最古老的社会群体。千百年来,他们一起构成了经济与社会的基础,构成了“文明”的全部基础。
hao de shu yao duo k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