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4个条目

零库存管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管理(Zero Inventory Management/Zero-stock Management)

目录

零库存管理概念

  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零库存并不是等于不要储备和没有储备。所谓的零库存,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它并不是指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物品的储存数量真正为零,而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库存控制策略,实现库存量的最小化。所以“零库存”管理的内涵是以仓库储存形式的某些种物品数量为“零”,即不保存经常性库存,它是在物资有充分社会储备保证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特殊供给方式。

  实现零库存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社会劳动占用量(主要表现为减少资金占用量)和提高物流运动的经济效益。如果把零库存仅仅看成是仓库中存储物的数量减少或数量变化趋势而忽视其他物质要素的变化,那么,上述的目的则很难实现。因为在库存结构、库存布局不尽合理的状况下,即使某些企业的库存货物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不存在库存货物,但是,从全社会来看,由于仓储设施重复存在,用于设置仓库和维护仓库的资金占用量并没有减少。因此,从物流运动合理化的角度来研究,零库存管理应当包含以下两层意义:(1)库存货物的数量趋于零或等于零;(2)库存设施、设备的数量及库存劳动耗费同时趋于零或等于零。后一层意义上的零库存,实际上是社会库存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库存集中化的表现。

零库存管理的产生

  虽然传统的仓储管理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好处,如:可以避免缺货,保障向客户供应;应对各种意外变化;保证生产与经营过程的连续进行;缩短供货周期;应对产品季节性需求波动;通过价格投机获取利润等等。但是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仓储占用大量资金,增加库存利息支出,为仓储而发生的不动产投资增大等,更有甚者可能会掩盖企业的管理缺陷,不利于责任明确以及提高管理水平。而与此同时,生产的发展,竞争的加剧,对企业降低成本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而“零库存”作为一个新的降低成本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方式便应运而生。

国外企业零库存管理的发展

  1. 零库存管理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零库存管理作为产生于日本的先进管理方式,在日本企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截止1989年,零库存管理方式在日本制造业已经被广泛采用。谈到零库存管理在日本的成功应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无可争议地成为了零库存管理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最好的证明。随着零库存管理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成功实施,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加入到了实行零库存管理的行列中。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零库存管理在日本已经拥有了供、产、销的集团化作业团队,形成了以零库存管理为核心的供应链体系。

  而美国的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了解并认识了零库存管理理论。现在,零库存管理管理已从最初的一种减少库存水平的方法,发展成为内涵丰富,包括特定知识、技术、方法的管理哲学。如Dell计算机公司运用直销模式以实现产成品的零库存,通过“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ment Inventory)的方式,实现原材料的零库存管理。

  零库存管理方式不仅在日本、美国广泛应用,其应用足迹也遍布欧洲、大洋洲等世界各地。

  2. 国外企业零库存管理对我国的借鉴

  虽然零库存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许多国家里已经被普遍推广,但它充满了诱惑也充满了风险,零库存能否真正实现取决于各方面的具体条件和情况,包括供应商、技术、产品、客户和企业自身决策层的支持,因此,建议企业做好以下工作:

  (1)转变员工观念,树立全员对减少库存的认识。企业在推行零库存管理前,应对全体员工广泛宣传教育,对于不同专业的员工进行针对性宣传。做到人人了解推行零库存管理的意义,形成推行零库存管理的良好氛围。

  (2)合理选择供应商,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由于零库存要求供应商在需要的时间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因此对于原料库存、供应商的距离远近及运输方式的选择是关键因素。同时注重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分享信息,共同协作解决问题,保证对订货的及时供应。

  (3)建立由销售定生产的观念。销售部门要致力于拓展销售市场,并保证销售渠道的稳定,而生产部门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以弹性的生产方式全力配合销售部门的工作,使企业能较均衡地进行生产,这对减少存货是有利的。

  (4)严格奖惩制度。在零库存管理系统中,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各生产工序的相互依存性空前增强。企业内部整条作业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使整条作业链出现紊乱甚至瘫痪。因而应严格奖惩制度,来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序顺利进行。

企业零库存管理的实现途径和方法

零库存实现的方式有许多,就目前企业实行的“零库存”管理,可以归纳为6类:

  1.无库存储备

  无库存储备事实上是仍然保有储备,但不采用库存形式,以此达到零库存。有些国家将不易损失的铝这种战备物资做为隔音墙、路障等储备起来,以备万一,在仓库中不再保有库存就是一例。

  2.委托营业仓库存储和保管货物

  营业仓库是一种专业化、社会化程度比较高的仓库。委托这样的仓库或物流组织储存货物。从现象上看,就是把所有权属于用户的货物存放在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仓库中,由后者代理用户保管和发送货物,用户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向受托方支付服务费。采用这种方式存放和储备货物。在一般情况下,用户自己不必再过多地储备物资,甚至不必再单独设立仓库从事货物的维护、保管等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便可以实现零库存和进行无库存式生产。

  3.协作分包方式

  主要是制造企业的一种产业结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以若干企业的柔性生产准时供应,使主企业的供应库存为零,同时主企业的集中销售库存使若干分包劳务及销售企业的销售库存为零。

  4. 采用适时适量生产方式

  适时适量(JIT)生产方式,即“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是在日本丰田公司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它是一种旨在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模式。看板方式是适时适量生产方式中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也称传票卡制度或卡片制度。采用看板方式,要求企业各工序之间或企业之间或生产企业与供应者之间采用固定格式的卡片为凭证,由下一环节根据自己的节奏,逆生产流程方向,向上一环节指定供应,其主要目的是在同步化供应链计划的协调下,使制造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能够同步进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减看板数量的方式来控制库存量。

  5.按订单生产方式

  在拉动(PULL)生产方式下,企业只有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配送的,仓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储存物资的仓库.而是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一个“枢纽”,是物流作业中的一个站点。物是按订单信息要求而流动的,因此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从而也就消灭了“库存”。

  6. 实行合理配送方式

  一般来说,在没有缓冲存货情况下,生产和配送作业对送货时间不准更敏感。无论是生产资料,还是成品、物流配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库存量。因此,通过建立完善的物流体系,实行合理的配送方式,企业及时地将按照订单生产出来的物品配送到用户手中,在此过程中通过物品的在途运输和流通加工,减少库存。企业可以通过采用标准的零库存供应运作模式和合理的配送制度,使物品在运输中实现储存,从而实现零库存。

  (1)采用“多批次、少批量”的方式向用户配送货物。企业集中各个用户的需求,统筹安排、实施整车运输.增加送货的次数、降低每个用户、每个批次的送货量,提高运输效率。配送企业也可以直接将货物运送到车间和生产线.从而使生产企业呈现出零库存状态。

  (2)采用集中库存的方法向用户配送货物。通过集中库存的方法向用户配送货物,增加库存是商品和数量,形成规模优势,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同时,在这种有保障的配送服务体系支持下,用户的库存也会自然日趋弱化

  (3)采用“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的方法向用户配送货物。为了满足客户的特殊要求。在配送方式上.企业采用“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的方法向用户配送货物。“即时配送”和“准时配送”具有供货时间灵活、稳定、供货弹性系数大等特点.因此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采用这种方式,库存压力能够大大减轻,甚至企业会选择取消库存,实现零库存。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olo,Angle Roh,Shiruolin712,Dan,Cabbage,Zfj3000,Wind1027,jane409,刘维燎.

评论(共2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零库存管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218.14.227.* 在 2008年12月28日 11:57 发表

零库存只不是一个概念,我认为在现代科技条件的限制下,还很难做到,除非是把供应衔做得很完美无缺才行。

回复评论
59.33.46.* 在 2009年4月22日 14:28 发表

218.14.227.* 在 2008年12月28日 11:57 发表

零库存只不是一个概念,我认为在现代科技条件的限制下,还很难做到,除非是把供应衔做得很完美无缺才行。

供应链的管理在中间起到非常的作用,如果这个没做好,零库存管理就如纸上谈兵!

回复评论
60.8.192.* 在 2009年8月27日 18:49 发表

零库存与经济订货量是不是矛盾

回复评论
59.58.169.* 在 2009年11月10日 10:59 发表

零库存的管理环节产生的费用

回复评论
61.153.229.* 在 2009年11月18日 16:24 发表

完全的零库存对供应链的要求太高,绝大多数企业都很难达到。 但是可以结合不同的情况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 比如供应商管理库存用于价值较低物品;经济订货量用于交期较长,价值较高物品。

回复评论
221.0.91.* 在 2009年11月25日 07:37 发表

回复评论
113.108.148.* 在 2010年3月9日 14:49 发表

59.33.46.* 在 2009年4月22日 14:28 发表

供应链的管理在中间起到非常的作用,如果这个没做好,零库存管理就如纸上谈兵!

那就应该先做好供应链的管理啊!而不能只是纸上说说!! 我觉得这不是很好做到的!!

回复评论
60.190.19.* 在 2010年3月22日 10:59 发表

零库存本身就是一种理想,一种境界,一种追求的目标,而绝大多数人却认真的在讨论零库存,可能么?一切是以适合为企业管理的实施标准。而不是以零库存为终结。

戴尔的零库存,只不过是在偷换概念,骗骗蠢才们罢了。

只可怜中国竟然有那么多的人跟着附和所谓的零库存。

回复评论
60.190.19.* 在 2010年3月22日 11:02 发表

再补充:其实根本就没有零库存,也不可能实现零库存。

所以认清实质以后,以企业运作实际出发,减少库存周转、库存量,减少物料周转时间。这才是关键

回复评论
218.77.14.* 在 2010年4月11日 13:23 发表

零库存其实也有很大的弊端 如果管理更不上 很容易造成采购物料的质量问题 造成产品的质量下降 同时零库存的实质是库存的转移 给供货商和经销商 零售商承担了很大的库存风险

回复评论
58.208.42.* 在 2011年1月22日 12:33 发表

丰田模式,要求很高。是以丰田为中心,合作企业为外围的企业集群。相当于将一个企业的生产部门拆分为独立的公司,公司还必须建在丰田一起,来进行实时。还不如纳入丰田统一管理,减少无谓的中间过程。

回复评论
122.4.82.* 在 2011年6月6日 15:37 发表

60.8.192.* 在 2009年8月27日 18:49 发表

零库存与经济订货量是不是矛盾

我认为不矛盾。零库存可以看成是对经济批量的优化,如果实现了真正的零库存那么成本会更低。低成本也是经济批量的追求。

回复评论
121.14.162.* 在 2011年9月13日 20:01 发表

车到山前必有路,就怕丰田刹不住!还什么典范丫佳话丫…都是屁话!零库存就是乌托邦…神马都是浮云!

回复评论
219.140.147.* 在 2013年2月3日 22:50 发表

完全的零库存对供应链的要求太高,绝大多数企业都很难达到

回复评论
202.40.137.* 在 2013年9月21日 15:50 发表

庫存管理(stock Management)好處那麼多, 在日本、美國也廣泛應用.

回复评论
202.40.137.* 在 2013年9月21日 16:06 发表

屈臣氏库存管理 Watson group stock management 也很好!

回复评论
212.211.159.* 在 2013年11月19日 15:05 发表

零库存要是能达到的话,那和泰勒的管理方法有什么样的关系?

回复评论
58.51.220.* 在 2014年3月22日 15:07 发表

零库存的概念是化整为零,至于哪里是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是一定有的,只不过存的是钱,还是物,还是人情。

回复评论
111.3.159.* 在 2015年4月11日 15:37 发表

58.51.220.* 在 2014年3月22日 15:07 发表

零库存的概念是化整为零,至于哪里是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存是一定有的,只不过存的是钱,还是物,还是人情。

存钱有利息,存物就知道能不能升值了,人情这个东西愿不愿意还给你是别人做主。

回复评论
61.132.92.* 在 2016年12月20日 12:43 发表

有搞零库存管理的团队或公司吗

回复评论
61.183.137.* 在 2017年7月1日 11:33 发表

60.190.19.* 在 2010年3月22日 11:02 发表

再补充:其实根本就没有零库存,也不可能实现零库存。

所以认清实质以后,以企业运作实际出发,减少库存周转、库存量,减少物料周转时间。这才是关键

说的对,你理解了真谛,看透了本质!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