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式扶贫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造血式扶贫,是区别于输血式扶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通过扶贫能够让农民自己有能力扩大再生产的方式。在某种情况下,“输血式”扶贫帮困固然重要,有时还很必要,但“造血式”救助贫困,尤其“直接造血式”扶贫办法,无论是从眼前还是从长远而言,脱贫率高,后劲足,因而更受农民欢迎。造血式扶贫比输血式扶贫更能治本。
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直接给钱当然来得容易,可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要想彻底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仅靠“输血”扶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开发扶贫,“授人予渔”,帮助他们创造条件,建立“造血”功能,找到致富的路子。扶贫工作要从资金扶持向智力扶持、技术扶持、项目扶持等方面转变,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特别要加大农村产业培植、加快提高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要以项目为支撑着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造血式”扶贫,就是“直接式”参与:直接到农户家庭,直接到田间地头。对于贫困村而言,不仅需要村民们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团结一致抓生产、出效益,还需要有关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布局上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计划,帮助当地村干部理清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实事求是帮困难群众选出一条致富的好路子;针对各贫困村的不同情况,找出标本兼治的办法,在政策、产业、技术、信息、培训等致富要素上有针对性地帮困扶贫。 如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位受助者所说,扶贫工作人员不仅资助了他30只“扶贫羊”,还专门送来科学养羊书籍,吸收其参训,安排他残疾的儿子参加家电维修培训。这种救助,提升了扶贫工作效率,提高了救助成效。
扶贫济困,要做的不仅仅是解决贫困者一时的温饱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挣钱能力和机会,提高困难人群的身体素质和教育水平。因此,扶贫济困应把着眼点和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授人以渔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积极推动行业扶贫、产业扶贫。 常言道:“输血”不如“造血”,“富口袋”不如“富脑袋”,只有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攻坚,才能真正使贫困人口、尤其是深度贫困人口走上致富之路。